9月24日下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记者见到了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杨利伟。眼前的他,面容平静,淡定自若。杨利伟现在已被授少将军衔,任“神七”任务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针对“神七”任务出舱行走的特点,杨利伟说,训练中新增了水槽、低压舱设备、出舱行进模拟器等地面三大训练设备。
通过三个地面设备,可以从三个方面尽量模拟空中失重条件下,真空,低压,穿舱外服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增强心里适应能力,减少在真实舱外过程中的不适应状态。通过水槽失重条件下,感受人移动、行走在太空中的操作特点。
作为众多人心目中的航天英雄,杨利伟现在依然接受航天员常规训练,作为亲历者,他向记者描述了模拟训练身体的情况。
“在水槽里最大体会就是累”,杨利伟说,“水槽只是模拟失重环境,它和真实的失重环境是有差距的。水槽中有阻力,着舱外服在水下工作,你想快但快不了。不像穿着潜水装备那样想怎么翻就怎么翻,想怎么滚就怎么滚。”
航天员穿着舱外服在水下训练,首先服装要加压到40千帕的余压。“即使不在水中,穿着加压到40千帕的舱外服都比较累。”杨利伟说。
“穿上舱外服后,人的视野也会受到限制,不像我们现在一转头,90度就过去了,而且余光是180度。穿上舱外服以后,你即使转头也看不到。”杨利伟讲到训练中的又一感受。
穿上加压之后的舱外服,就看不见脚了,在水中还要克服水的重力,以达到力的平衡,漂在水中,脚无法用力。在这种状态下,在水下连续操作,消耗体力非常大。一堂课下来,两个手臂一直处于酸的状态。航天员每次水槽训练完了要休整两天,合理地调整后才进行其他科目的训练。
杨利伟介绍,“神七”任务的训练比“神五”“神六”改进了许多,科学的训练,不但大大提升了航天员执行任务的信心,也提高了操作的成功率。
“针对每个环境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在舱外活动中不会显得那么生疏,最终把出舱任务完成好。”航天员是高风险职业,同时又是现役军人,就决定了他们要有奉献和牺牲精神。“相信我的战友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杨利伟话语中充满信心。
本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