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航天员需面临三个考验
主持人:现在三名航天员仍然在太空中,全国人民也在关注着他们。
|
吴川生:我和这些航天员朝夕相处很多年了。我们国家的航天员是从1996年开始选拔的。当时是从1500多名空军飞行员中选拔,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是14名航天员组成了航天员大队。他们这14人都有最后的理想,就是要遨游太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在这些过程中,这些航天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刻苦的训练,就为了飞天的这一刻。从昨天到今天,将近二十个小时了。昨天,当火箭成功发射的时候,大家都为成功发射而欢欣鼓舞。中国依靠自己的技术把我们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进行太空行走,舱外活动,确实是牵挂着全中国人民的心。昨天,一个是看到火箭发射成功,非常兴奋。但是一到现在,我一直牵挂着上面的航天员,过去一直和他们朝夕相处,因为我们是同事,也是战友,十年寒窗,朝夕相处。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航天员翟志刚和刘伯明是黑龙江人。景海鹏是山西运城人。是我的同乡,从他们的性格特点说,北方人比较外向。从翟志刚身上我看到大气。刘伯明肯动脑筋,非常的聪明,他在训练中经常找一些小窍门,善于总结训练方法。
主持人:有没有一些故事和我们分享?
吴川生:我觉得首批航天员始终坚定着自己的理想,一定要实现飞天的梦想。为了这个理想,他们可以舍弃一切。唯独不能舍弃的就是自己的理想。这么多年。航天员要面临三个考验,一个是选拔,第二个是训练,第三个是奉献。第一,要从其他人群中选出适合做航天员的人,提高训练的成功率。第二,通过严格的训练,要选拔出能够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员,优中选优,来提高完成任务的成功率。既然是选拔,就有被选中、有被淘汰,航天员的选拔对航天员是意志、理想、信念的考验。他们时刻在面临选拔。从1500多名选出了这14人。他们训练了5年,2003年选出了神五航天员梯队,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2005年又选出了三个乘组,6名航天员。
吴川生:今年,又从14名航天员选出了3名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他们时刻都要面临着选拔。既然选拔,如果擦肩而过,就是对他意志、品质的考验。第二个是训练,航天员的训练不同于我们一般的训练。特别是航天环境因素方面的训练,像超重类,低压缺氧类等等,他们始终在挑战极限。包括他们的体能训练,这些航天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了完成飞天任务,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努力着。人们一般说有付出就有收获。但是我说对航天员来说,你付出了不一定有收获,执行载人航天任务就是那么一些任务,要少数人去完成,不可能全体人都上去,因此,训练、付出了,而没有执行载人航天任务。他们的训练很苦,也是对航天员的一种考验。
吴川生:第三,就是奉献的考验。如果一个没有奉献精神的人,要成就事业是很难的。如果他不能正确对待事业与家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他要执行载人航天任务也是很难的。杨利伟同志上天,他说一句话,我代表的是航天员大队的整体。费俊龙和聂海胜,他们两个执行神舟六号任务,他们也说代表着一个整体,一个大队。这次大家从电视上看到了航天员的风采,三个人都说,无论我担任什么角色,完成什么岗位,我是代表我们这个乘组,代表我们航天员大队。因此,奉献精神也体现了航天员的爱国热情、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