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德国汉堡9月25日电(记者郇公弟)在日前于德国汉堡市举行的“中国船舶产业发展论坛”上,专家表示伴随着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中国国内船舶配套产业的规模与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作为第四届杜塞尔多夫“中国周”活动的一部分,该论坛重点探讨了中国船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问题,以及如何缩小中国船舶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中国江苏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仕权告诉记者,目前中国造船业高速发展,诸多船舶制造商在船舶整体组装方面的生产和技术趋于成熟,但国内船舶配套产业非常弱小。企业普遍从德国等发达国家进口船舶配套核心设备,致使采购成本居高不下。以大洋公司为例,除造船板等基础材料外,发动机、电子控制设备等船舶“心脏”一般都从国外进口,进口配套产品比例高达70%以上。
德国杜塞尔多夫中国中心董事长曹克波认为,由于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缓慢,中国造船企业往往都是“组装式”企业。国内企业并非不想发展船舶配套产业,但由于自身科技实力不足,缺乏品牌影响力,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委书记程裕松也表示,船舶配套产业蕴藏巨大商机,而借助港口优势实行船舶组装产业与配套产业集群式发展,是国内外船舶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目前扬州邗江区正在建设船舶配套产业基地,希望吸引国内外造船名企和配套企业前去投资。
杜塞尔多夫“中国周”活动由杜塞尔多夫中国中心举办,自9月20日开始到30日结束。活动将横跨德国杜塞尔多夫、波恩、汉堡、慕尼黑、柏林等5个城市,成为在德国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中国主题文化活动之一。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