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专家解密排泄物将回收研究航天服灵感源于虾
本报北京电(驻京记者柯立)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和神七北京新闻中心相继组织多名神七权威专家,向中外媒体记者披露飞船目前的运行状况和航天员生活情况,其中一些生动细节颇有趣味。
|
载人航天工程研究员林西强:航天员在天上要记录飞行日记,他们的每个操作都有记录。普通的笔在太空写不出来,航天员用的笔是经过技术处理的,价值1000元左右,写出来的字和地面是一样的。
飞船上,航天员的大小便都会有收集器进行收集。排泄物会打包回收,回到地球后要进行化验分析,看人进入太空后是否消化吸收系统会有变化。
林西强透露:这次价值3000万元的航天服,由于体积、重量的限制,将无法带回,但出舱航天员的手套将随返回舱带回地面。
如何让“高科技集合体”的舱外航天服上肢关节灵活自如,曾经让研制人员苦恼。一天晚饭,望着盘中的大虾,愁眉不展的工艺师李智突然找到了灵感:虾全身也是硬壳,为什么就能行动自如呢?他仔细观察虾的身体构造,发现是层叠的虾壳给了虾很大的灵活性。于是大伙用仿生学原理,仿照虾背构造创新出套接式的关节结构。
航天食品将走进超市已生产出巧克力和糕点
据新华社电 记者日前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了解到,航天食品有望在近期走进超市,普通百姓随时可以品尝航天员在太空吃到的食品。
由于飞船载重能力和体积有限,空间环境特殊,因此航天食品高营养、高效能、方便携带的优点十分突出。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食品与营养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陈斌说,如果应用到民用,将在极地考察、登山、旅游等活动中受到欢迎。
另外,航天食品采用目前国际上最严格的食品生产标准,从原料选择、加工工艺、生产过程到全过程分析检测都有近乎苛刻的标准,例如对生产车间空气洁净度的要求与药品生产相同。目前,他们已经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由航天员中心提供生产工艺、技术和质量标准,合作企业提供生产厂房、设备,已经生产出巧克力和糕点两种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