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校园是潘阿姨的梦想 记者 韩亿国/摄 |
紧盯着电视屏幕,她瞪大了眼睛,电视里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她立即出声一遍遍重复:“硬,生硬的硬……左边有块石头,右边有些复杂。”说话间,她在本子上吃力地写下这个“硬”字。抬头,她紧绷的脸慢慢舒展,露出了微笑:“奇怪!为什么我写出来就不像个字呢?”
这不是小学生识字,而是一名52岁阿姨学习的全过程。她叫潘兰兰,曾经是一名走南闯北的商人,在辛苦大半生后,为圆多年的“读书梦”,没上过一天学的她开始了艰难的学习,近日她有了一个大胆想法——走进校园上小学一年级。
因为没文化做生意被骗
昨日(9月25日),初次与记者交流,潘阿姨出口成章,丝毫看不出需要走进校园上小学一年级。作为土生土长的江西人,潘阿姨的普通话里夹杂着厚重的江西口音,担心记者听不懂,她尽量放慢了语速。
“想到学习,夜晚一个人常常流泪!”潘阿姨眼睛发红,她说自己有时很过激,想到学习就会对父母心生怨恨,怨恨为什么小时候不让她去上学。但转眼间又心生愧疚:“我又怎能怨恨,一家人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
潘阿姨说,小时候家境贫穷,父母养育6个兄妹已经食不果腹,在随后的日子里,父亲又连年患病。女娃嫁人,男娃安家,在那种重男轻女的年代里,全家只有大哥和一个弟弟上过几天小学,女孩子只能跟在后面看看。“哭喊着要去上学,偷偷摸摸跑到学校,至今忘不了含着眼泪被父母拖回家的情景!”
数十年时间里,潘阿姨作为一名生意人走南闯北,在经商过程中,因为缺少知识、不识字,她害怕签合同,因为看不懂合同内容,吃亏上当的事经常发生。
潘阿姨说,有次外出进布料,因为不识字,批发商嘴上给她说了合同相关事宜,在合同上却改了内容,当时她搞不懂85%是什么意思,最后明白过来才知道被骗,那一次损失了7万元。
“因为没文化,做生意被骗。吃够了没文化的亏,从那时起就萌生了上学的想法!”潘阿姨说。
作业写了几沓就是记不住字
潘阿姨说,真正有了要上学的想法,是在结婚后。丈夫是县城里的高中生,而她却生在农村,没上过一天学,丈夫因此看不起她。
“没文化让人看不起,没知识就会上当受骗。”这句话,在潘阿姨心里藏了几十年。因为要养育儿女,她把最初的“读书梦”放置在心里,如今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女儿留学归来,她心里再次泛起走进学校上学的愿望。
潘阿姨的想法得到了儿女的大力支持。“我目睹母亲因为没上过学在生意场吃亏上当;母亲节发给母亲的短信需要别人读,这一切都因为没有文化。年龄不是问题,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
潘阿姨认为目前她要学习的文化就是先识字,学会了识字就可以给儿子回短信,说不定以后还能学会上网聊天。“一百多个电话号码我能记清,做生意时别人用计算器还没我算得快,我相信我的算术不成问题,但就这文字,老记不住……”
潘阿姨认准了首先要识字,亲戚给她买来了小学语文课本和碟片,她自己准备了作业本,一段时间来,她下定了决心在家自学。
“难啊!怎么我写的字就是不像呢?”潘阿姨显得有些无可奈何。潘阿姨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看着电视新闻,听着主持人最纯正的吐音,然后跟着一遍遍读,再把字写下来。“吃了不少苦,字幕滚动出现,很多时候看一遍根本记不下,写出的字从形状上看似乎不一样!”两年来,潘阿姨写下了厚厚几沓“作业”,但实际记住的字没多少。
坚定信念圆“读书梦”
潘阿姨第一次尝到了学习的艰难——死记住的字没用上,读出来有时连儿子都不知道是什么,她萌生了找老师的想法。
“儿子毕业于南昌大学,当我的老师绝对没问题,可儿子工作忙,没时间,再说母子间这种学习方式有隔阂,问多了自己也会觉得烦!”潘阿姨说,最初的想法是学点文化可帮助儿子,但不想因为学习影响儿子。
潘阿姨不止一次寻找老师,“问了些学校和朋友,听说已经52岁,学校都不愿意接收,这老师难找啊!”
潘阿姨想过找家教,但她认为自己需要的是在校园的感觉,学生之间可以提出问题相互请教和交流,继而提高学习效率。
潘阿姨希望能在昆明找到一所可以接收她的学校,先从小学一年级的基础拼音学起。同时潘阿姨心生顾虑,希望不与小学生同班,她总感觉像她这样的大龄学生会影响其他学生,最好是能有一个大龄班,同学都是成年人。
“我的目的不是考大学,我寻思能够学好拼音能拼读更多的汉字后就跳级,最终目标是念到初中!”潘阿姨说,不管花多长时间,她都一定要把学习进行到底,但目前最担心的是有没有学校肯接收她这样特殊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