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7日电 题:测控与通信分系统:
拍摄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英姿
作者:陈树琛
神舟七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完成航天员出舱行走的壮举,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触摸到舱外的世界,也是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
如何才能保证航天员在飞船舱外复杂的通信环境下能够完成与舱内航天员和地面支持人员的紧密联系,如何才能将这个辉煌的时刻记录下来并传递给全世界,如何才能充分展示中国航天员在太空行走的壮丽景象?神舟七号飞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使人们在地球可以清晰仰望太空 出舱行走无疑是神舟七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最闪亮的一笔,而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主要负责的是飞船的跟踪测轨、遥测遥控、天地通信和图像话音传输等任务。这些任务对于完成整个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充分展示航天员舱外行走的英姿,确保航天员舱外通信顺利和可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容有失。
出舱通信系统是摆在测控与通信分系统面前的第一道难关。由于要克服多径效应对通信带来的影响,同时考虑到通信信号可能会被短时间内遮挡,航天员要在无线状态下进行出舱活动就必须采取与以往通信设施不同的新的通信手段,才能保证航天员的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的顺利进行。为此,分系统经过调研、试验和仔细地研究,决定采用CDMA扩频通信方案,参数选择上也通过了大量的试验和摸索,最终获得了较好的通信环境。
为了满足飞船用户的要求,充分展示航天员舱外行走的影像,展示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的新的突破,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科研人员深入研究,系统考虑,采用先进的图像压缩编码体制,同时将单路图像传输模式提升为双路图像传输模式,新增了舱外摄像机,大大提高了图像传送质量,保证了航天员舱外行走的画面清晰的传回地面,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能看到中国航天的又一壮举。
所有这些项目的实施都是神舟七号飞船相比以往的飞船所特有的功能突破,是服务于飞船总体系统的创新性的技术更新。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前辈的成果作为指导,只有通过自己的摸索,依靠不断的试验和充分的论证最终完成了技术攻关。然而,研制人员面对的困难却远远不止这些。
相比于飞船其他分系统来说,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接口特别多,与外系统的接口也特别多,因此,分系统对外的大型试验也特别多。分系统共有68个装船设备,其中新增和改进的在图像子系统、出舱通信子系统等设备就有十几个,分系统要完成这些设备和系统的方案设计,技术流程设计,还要负责分解到每一个技术要求的提出和把关、技术状态控制、转阶段验收和整船的测试等,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保证视听畅通 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整船的测试,60多个设备装上船以后要进行轮番的测试试验,以确保设备的完好和顺利应用,花费时间比较长,又不能放过任何的疑点和隐患。2007年10月,飞船测试初期,在一次对船载某接收机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数据判读中的一个无效数据。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不会影响测试的正常进行,很容易被测试人员忽略。但是,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队员们没有放过这个疑点,而是停下来对这个无效数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复查了飞船大量的历史数据,竟然发现了一些数据规律,证实在一定的概率情况下有可能出现无效数据的情况。研制人员经过仔细的研究和讨论,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2008年3月底,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研制人员到远望号测量船上进行飞船天地对接试验。测试进程中,远望船上忽然发现飞船数据异常情况。经检查,是一台地面辅助设备出了问题,这对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测试任务无疑是雪上加霜。测试队员们远在外地,要设备没设备,要工具没工具,完全凭借经验和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利用现场的条件进行排查,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保证了飞船试验的顺利进行。
在一次中继设备的数据传输测试过程中,偶然出现了一些“咔咔”的微弱噪声。分系统研制人员对数据传输的误码率进行了重新计算,发现误码率是满足指标要求的,也就是说,这种“咔咔”声应该不会影响数据的正常传输。但是,他们并没有忽略这个疑点,而是对与之相关的数据进行了彻底复查。他们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逐一排查数据,终于发现了数据流中偶尔插入的多余比特,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责任心很重要。”这是测控与通信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陈晓光最常说的话。他们这样说,他们也这样做,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留下任何一点缺陷,他们用近乎完美的工作,确保了神舟七号飞船飞行的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