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漫步太空
翟志刚身着“飞天”太空出舱的那一刻,已永远地凝固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无论多少年后,人们或许仍会记得,2008年金秋,中国人在神舟七号飞行中,首次走出飞船,进行太空行走。
中国以国际上和历史上罕见的高速度,发展自己的载人航天事业。
太空行走·交会对接·空间实验室
——神七,奏响空间站建设三部曲第一乐章
这是一个开启中国太空探索新阶段的神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立项以来,一直是七大系统。到神舟七号发射的时候,增加到了八大系统。
新增的空间实验室系统,主要任务是研制空间实验室,包括具有交会对接功能的8吨级目标飞行器,并在后续任务中研制空间站。
这个出现在神七任务中但却尚未真正登陆神七舞台的新系统,是神七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在战略“第二步”里,各大系统老总们的时间表上,交会对接的突破定在2009年至2012年,接下来就是发射空间实验室。
空间实验室系统总指挥由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兼任,总设计师由神舟六号飞船的副总设计师杨宏担任。就在神七工作紧张进行之时,家里的另一队人马同样在忙碌着几年后的空间实验室。
按计划,它将在10年内进入太空。
太空行走和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是空间站建设的两大基础性关键技术。美俄等国都是先解决交会对接,再进行太空行走。
在中国,这一顺序恰恰相反。“这是因为,突破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需要更长时间。”飞船系统总设计张柏楠告诉记者。
全国有110多个科研院所,3000多家单位和数十万人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协作配套单位更是不计其数。“如果发射间隔超过5年,就会造成大量资源闲置和浪费,还有可能造成人才流失。”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说。
相比而言,有神舟五号和六号的基础,突破太空行走技术需时较短。于是,中国选择先太空行走再交会对接的发展路径。
在中国载人航天的各大系统的编制序列中,俗称“-2”的空间应用系统排在第二位。
然而,由于中国的载人航天尚处于技术试验和突破期,每次飞行的首要任务仍是力保飞行成功,提供给科学实验的平台和空间既不稳定,又十分有限——担负出舱行走任务的神舟七号8吨重的有效载荷中,提供给空间科学实验的重量不到60公斤。
从神一到神七,利用有限的资源,中国科学家获得了蛋白质结晶、太阳常数监测等多项国际性的突破,但与美欧俄大规模成系统的空间科学实验相比,还显得零散和孤单。
“太空中的实验室究竟能带来多少好处?我国的生物制药业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就是一个典型例证。”空间物理学专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说,太空生命科学试验可以发明和制造出改变人类健康的药物。而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让那些从事空间科学的科学家们对未来充满期盼。将来,太空将是他们的舞台。
追赶·跟踪·突破
——神七,中国载人航天开始影响世界航天格局
这是一艘影响世界航天格局的神七。
随着翟志刚成功完成中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开展出舱行走的国家。
但,与排在前面的美、俄两个航天大国相比,中国的差距是明显的。俄罗斯早在1965年就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太空行走,美国人则在约39年前登上过月球。
在翟志刚之前,人类已有过319次出舱活动。
差距巨大,但,中国航天人赶超的步伐也在加大。
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中国实现载人航天器零的突破;神舟六号飞船三舱一段式的结构和3人7天的飞行能力,与俄罗斯正在服役的联盟―TM飞船达到同等能力。
航天飞机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功能最先进的载人航天器,至今已经飞行近130次,能够载7人在太空飞行10余天,能将20吨货物送上太空,还能重复使用。与此相比,仅有8吨有效载荷并只能一次使用的神舟飞船显然差距不小。
美国的土星―V火箭能把139吨的货物送上太空,而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火箭长征2F最大运载能力仅为8吨……
作为后来者,中国载人航天更多的时候只能把跟踪国际前沿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式,这种借鉴前人成果,不重复别人老路的做法,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在神舟七号飞行中,记者发现,中国航天人在跟踪国际载人航天前沿的同时,已将眼光转向了寻求突破上。
空间应用系统常务副总指挥赵光恒说,神七之后安排的空间科学试验项目,将立足创新式突破,从跟踪变成引领,例如量子光学方面的试验等。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说,下一步研制新的舱外航天服时,将在可靠性、寿命和功能方面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马兴瑞说,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的研制进展顺利,有望在2013年左右实现首飞 ……
在人类开始太空探索、迈向太空时代之时,中国,虽然落在了后边,却没有坐失良机:从新中国初期的“两弹一星”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载人航天工程,中国航天人以自己艰苦的努力,使得中国终于在征服太空的进程中占据了自己的舞台。
固然,太空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还是一件相对遥远的事,但没有人怀疑这一天的到来。
也许有联系,也许仅是偶然,神五、神六飞行成功后,世界各国纷纷调整自己的航天战略:一向对美国有依赖心理的欧洲立即决定开展自己的载人航天计划;美国为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迫不及待地公布重返月球的设想;日本、印度等国不仅立即加大投入,还改组航天机构。
同时,有众多国家纷纷向中国伸出合作之手:印度、巴西等国呼吁发展中国家的航天合作,美国主动表示出与中国合作的意愿,欧洲则表示,中欧航天合作的前景会十分良好……
正如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太空归来后所说的,面对太空,我们都是地球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的迅速进步,正是促进人类探索并和平利用太空事业整体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华社记者 孙彦新 徐壮志 白瑞雪
(据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