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5昼夜 苦等神七归
为避现场封锁,新快报两记者着陆点挖地洞守候终抢得独家报道
■新快报特派四子王旗记者 刘正旭 摄影:王小明
“神七回收的安保工作,比神六高出了几个档次!”四子王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超过千名警察在通往回收区的道路上设卡封锁,再加上对回收区内逐户地排查,这些都是以往未曾出现过的。
|
排查严密牧民不敢接待
“今年的飞船回收安保工作比以前要严格很多!”23日,当新快报记者赶到四子王旗后,当地的居民们告诉记者,与此前在飞船回收前才开始封锁主要道路不同的是,今年将提前设卡。得知这一信息后,记者马不停蹄立即赶赴飞船着陆场内。
“我们不敢让你们住,被抓住就有麻烦了!”当记者赶到着陆场内,走访了几家牧民后,都被拒之门外。几户牧民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告知牧民,不能收留外来人员,否则将严罚。这无异于在刚刚顺利进入核心区而满心欢喜的记者头上浇了一盆凉水。此刻,一望无际的草原竟无记者容身之所。
为完成报社指派的任务,又不给牧民添麻烦,新快报的两位记者当即决定露宿草原。
在接下来的5天里,记者靠自带的压缩饼干和矿泉水度日,直到28日傍晚神七成功回收,本报记者亲眼见证了神七回收的全过程,并现场拍下了珍贵的照片后,才从回收场内撤离。而至此,记者已在草原上“潜伏”了5个日夜。
若气温没回升可能放弃
秋末冬初的草原,昼夜温差达十几度。白天还像三伏天,草原上无处可藏,脸上的皮肤都被晒爆了。
但到了夜晚,气温之低俨如严冬。虽然记者对此早有准备,从牧民家中提早买到了军大衣,但面对夜晚零度以下的气温和呼啸的北风,仍显准备不足。
25日夜是几天中气温最低的一晚,为抵御低温和寒风,记者只能手脚并用硬是在草地上挖出一个深达半米的坑,然后躲在深坑中互相取暖才熬过了漫漫寒夜。而事后记者得知,当天夜晚草原的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一度。
“幸好接下来气温有所回升,否则只能放弃了。”事后,本报记者王小明表示,也正是发现气温回升的一线曙光,才能坚持下来。
“封锁太严了!”神七成功回收后,国内一媒体记者诉苦称,他们在24日就赶到了四子王旗,但经过无数次的努力,一直未能成功进入回收的核心区域。而据该人士透露,前来采访的很多媒体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而他更遇到了不少被工作人员从回收场核心地区“送”出来的记者,“以前的经验这次根本用不上,封锁完全是非常规性的。”
■牧民谈神七着陆
飞船未落自家 牧民深表惋惜
29日上午,对飞船回收核心区的封锁刚一结束,记者立即驱车赶到飞船着陆点——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阿莫吾素嘎查。此时,除了几个小坑和被车轮碾压倒下的荒草能证明返回的神七曾造访过此地外,降落点处已是空空如也。据当地牧民介绍,飞船在回收后的当晚(28日晚)10时左右,就被车辆运走了。
“当时以为能落在我家房子上呢,但没想到被风给刮跑了!”家里离飞船降落点不远的牧民贾四娃说到此处仍透着惋惜。他说,28日傍晚飞船降落前的一刻,他和家人急匆匆地吃过晚饭后,就一直在房子前等候,听到“砰砰”两声巨响后,发现已打开降落伞的飞船正在自家的屋顶上,眼看着飞船就要落下来时,忽然刮起的一阵风把飞船刮走了,幸福瞬间从眼皮底下溜走,“太可惜了,要是降落在我家,一定要宰羊邀请亲戚邻居庆祝一下!”
“飞船能降落在咱家的牧场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孟克苏和是一名地道的蒙古族人,听到此处不由得接过了话茬,而说话的语气则与贾老汉的沮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此次神七就降落在他家的牧场上。他告诉记者,他家的牧场有一万六千亩,自从这一带的草原被确定为神舟飞船的着陆点后,大家都希望有一天飞船能落在自家的牧场上。
他告诉记者,此前的神五和神六降落点与他们家的草场相距很远,这让他很眼红,“说实话,这次我没抱什么希望,但飞船竟然落在了我家的牧场上,太空飞船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谁不希望降落点能在自家的牧场上?”
他还表示,虽然为了搜救飞船大批车辆要在草地上飞驰,破坏了草场,但与飞船降落的荣耀相比,不值一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