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 > 神七消息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步入途中跑阶段

  央视《新闻1+1》:中国航天的下一步

  主持人(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随着三个航天员从内蒙古回到了北京,也就标志着大家牵挂了很久的神舟七号整个的飞行活动以非常圆满的一个句号结束了,但是即使在这个时候就像体育一样,当你走向冠军领奖台的时候又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从2010年底直到2012年底,我们要相继发射天宫一号以及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未来,尤其是航天科技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更实际的变化?今天我们《新闻1+1》请进权威的嘉宾为我们进行解读,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总经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指挥马兴瑞,欢迎您马总。首先要问您一个问题,如果“921”提出三步走是一个百米比赛的话,神七一完咱们跑到哪儿?

  载人航天工程需要突破四大关键技术

  马兴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岩松提这个问题,应该说是很难定量的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想从技术的角度去谈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载人航天整个从载人航天全部技术都突破的角度来看,我可以概括成四大关键技术:

  第一项那就是我们要把人送入太空,还能够让他安全的健康返回,这是我们在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应该说算是解决了这样一个重大的技术问题。

  第二项重大的技术,我认为就是像神舟七号完成一个出舱活动,也就是宇航员不是在舱内封闭起来活动,而是离开舱到舱外进行活动,为未来的组装、维修和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一项重大技术。

  这两大技术,我们特别通过神五、神六、神七来完成,但是我认为还有两项更加艰巨的、更加复杂的重大的技术,那就是交会对接技术。因为我们的运载火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过去搞阿波罗登月的时候,土星五号低轨道运载能力也就是一百吨多,那我们要组装假如说几百吨的一个空间站,我们就要多次运载火箭发射,所以就有一个交会对接技术,也是一个重大的技术。

  第四个技术我认为大家可能提得不是很多,我认为就是要能够使我们宇航员长期的在轨道上生存,并不简单地说几天甚至几个月。像俄罗斯、美国,特别是俄罗斯超过一年的,要让宇航员能够长期在空间轨道上工作,这项技术又是更加复杂,难度更大。

  主持人:

  我们是否可以理解成,当我们有了这样一共四个技术,虽然我们已经完成了两个技术,但不能说这一百米已经跑到了中间,而是起跑阶段结束进入途中跑的过程?

  马兴瑞:

  我认为应该叫途中跑。未来两项大的技术,关键来看就是交会对接和人长期在空间,难度非常之大。

  交会对接犹如线穿针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所走过的路程。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我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 无人飞船变轨控制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 模拟载人飞行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 提供航天员生活结构空间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多人多天飞行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 实现首次出舱活动

  主持人:

  刚才这些画面、这些路程都已经是我们熟悉的路程、熟悉的画面,不过在今天一个新的词汇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天宫一号”,来一起看一下。

  记者:

  这三名航天员的顺利返回,北京航天城也将逐渐恢复往日的平静。这里的工作人员开始向一个目标发起冲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指挥张建启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中国将于2010年底到2011年之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它类似于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张建启:

  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将来就在它这个技术上完善,形成我们国家的空间实验室。

  记者:

  现在有多大了,这个能透露吗?

  张建启:

  八吨。

  解说:

  在天宫一号发射之后,我国将在随后的两年间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实现和天宫一号的对接。

  张建启:

  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要完成三次交会对接任务,其中有无人交会对接、有有人交会对接,另外要开展一系列的科学实验。

  记者:

  神八、神九是不是无人的,神十是有人的?

  张建启:

  这三发的状态都是完全一样的,都可以进行上人,主要是根据第一次交会对接的情况,如果第一次交会对接比较顺利的话,也可能连续进行上人实施有人的交会对接。

  解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宿双宁表示,要想在浩渺的太空当中实现两个航天器的对接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目前我国也已经展开了空间对接技术的研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宿双宁:

  我觉得就相当于上面放了一根针,底下用一根线,差了几百公里,最后你要拿那个线去穿过那个针眼,你说难不难,在地面我们要把这个线穿过这个针眼,拿在眼前都是一个困难。

  张建启:

  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这次成功不等于下次成功,每一次都必须从零开始,严格要求。

  交会对接的难点

  主持人:

  马总,这个时候您就要给观众朋友来解读了一下,因为这是今天突然迎面而来一个新的词汇,发射天宫一号,然后是两年之内神八、神九、神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内在的玄机是什么样的?

  马兴瑞:

  主要是通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交会对接技术。首先交会对接技术应该是未来载人航天和组装大型空间站,甚至包括我们未来要搞载人登月,都完全有可能在轨道上组装起来,通过两次到三次运载火箭的发射组装起来到月球,所以这项技术我再重申一遍是非常非常地重要、非常非常地复杂,目前我们载人航天第二步当中的核心技术就要突破交会对接。天宫一号就是一个典型的,刚才张建启副部长和宿双宁总设计师已经讲了这个概念,它是目标飞行器。

  主持人:

  目标飞行器就是先要。

  马兴瑞:

  先要打到轨道上去。

  主持人:

  在那儿等着。

  马兴瑞:

  它在轨道上飞行。然后我们打一个神舟八号,那么目前按照载人航天的统一部署来,应该说可以把一个无人的神舟八号和我们的天宫一号进行一次交会对接。那么交会对接这个技术来看呢,主要复杂于刚才宿双宁讲的,它首先要在一个轨道上从远距离到近距离,然后把它交会对接起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空间体。这个你想象是比较难的,主要难在,第一,首先我们要知道轨道飞行器跟飞机不一样,它是打到了一定的宇宙速度以后才能绕地球飞行,所以它飞得很快,每秒差不多将近8公里,飞得很快。那么可想而知,目标飞行器在前面飞,那一般来说神舟八号这样一个追踪飞行器,我们科学术语讲的,就从后边追它,首先要跟它进入到一个轨道平面上,然后追上去,包括远距离的测量通讯,你瞄准了,我追你得有多远,因为人有大脑比较清楚,我有多少距离。那么远距离测控怎么办,近距离怎么办,交会对接怎么办,这里当中我认为交会对接有几个大的难点:第一个是整个两个飞行器轨道的控制相当的精准。第二个追踪过程当中的,特别是追踪飞行器就神舟八号,必须有很好的自己控制能力和对前面目标的。

  主持人:

  跑快跑慢了都不行。

  马兴瑞:

  都不行。第三特别近距离的时候,还要稳下来,我们还要靠激光雷达等等。最后交会对接这一刻,又是要非常复杂的我们叫交会对接的机构,那么现在都是三个爪的对接起来以后,不仅机械对接。

  主持人:

  严丝合缝。

  马兴瑞:

  严丝合缝,还要把液、电、气通上,然后开开舱门,宇航员才能进去,所以应该说非常复杂。

  主持人:

  您刚才说了这句话也非常关键,先发了一个天宫一号,在以8公里/秒速度在飞,后面神舟八号就追上去,然后连接在一起,神舟九号有可能也是无人的再试一次,就像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都是没人的,但是神舟十号有可能是载人的,是不是就刚才您最后这句话了。对接完了之后,咱们航天员还要从十号追他的神舟十号里头尽到目标飞行器里头去?

  马兴瑞:

  是这样的。

  主持人:

  那开门、关门、密闭,然后联通,生活保障,生命保障。

  马兴瑞:

  目前包括美国和俄国整个的交会对接技术来说完全掌握了,而且他们已经在空间站当中完全应用起来了。现在看,应该说他们掌握得更好一些,我们现在正在全力以赴的攻关,因为这项技术,说实话大部分都得靠自己的自主创新来实现,很难靠引进,所以我们觉得这项技术对我们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来说,对我们航天人来说,应该说还是压力很大的,任重道远。

  主持人:

  必须要自己去突破。

  马兴瑞:

  因为已经定了这项技术要马上攻破,地面要做大量的仿真实验、大量的对接实验要进行实施,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地面的实验室和仿真系统。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针对这一点,我听说由于天宫二号它在太空当中飞行的时间只有两年,这也就意味着神八、神九、神十必须在两年之内,在它的生命周期里头打完是不是,这又是一个挑战?

  马兴瑞:

  是这样的。比如天宫一号现在我们设计寿命是两年,刚才张建启副部长也讲到,我们是想在两年之内实现三次交会对接。否则的话,它寿命到期了以后,你又要重新打一个比如天宫二号。但是目前来看,我们做到两年的寿命是有把握的,因为我们在目前神舟号飞船的基础上,我们再研制一个小型的目标飞行器,也就是小型的空间实验室,正在全力以赴的推进。

  主持人:

  我明白,但其实它的难度就在于,一旦把天宫一号一打上去之后,神八、神九、神十的时间表就必须确定的,你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马兴瑞:

  必须在它的寿命期跟他进行对接,它一旦失效了,那么你就得重新打一个目标飞行器。

  主持人:

  明白。《新闻1+1》带给您不一样的解析,之后继续关注。

  节目导视: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在一系列新突破中圆满成功,随之而来的神八、神九、神十还将有哪些新的突破,中国航天的太空探索之路又将如何行进?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环保通信两千项技术成果已经移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国能否进入太空经济时代,当航天科技转化为民生福祉,航天产业又将如何助推中国经济稳步前行,《新闻1+1》正在解析。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航天科技

  主持人:

  欢迎继续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如果说刚才谈到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跟我们每个人的梦有关,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话题就跟每个人的生活有关。马总,其实说到航天的时候大家会觉得热血沸腾,但是在热血沸腾的同时,梦想实现的时候也希望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具体的改变。比如说航天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具体改变,变成一个大的产业。

  马兴瑞:

  岩松提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也是中国航天发展,我们是从1956年开始算起,1956年4月8号,那么今天也就是52年的发展历程。应该说中国航天发展到今天,更加迫切的就是你讲的这个问题,能够怎么想,怎么能够把航天技术更快的、更广泛的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为我们建设创新国家,按照我们自己的行话讲我们要富国强军,要贡献力量。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们当前总体看打到轨道上的卫星的数量或者是空间飞行的数量还有限,也就30颗左右,那么这30颗来看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为国民服务,包括为我们军队服务。那么我们下一步发展目标,就是要尽快的能够建设成我们国家独立自主的,我们过去想叫一个空间基础设施,实际上它的主要是以广播通讯卫星这一大类为主,包括对地观测卫星为主、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也包括我们大量的各种用途的摇杆卫星,还有一大类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导航卫星,大部分就是这几类,这几类卫星一旦形成之后,很重要的应用到我们国民经济、国防各个领域中。

  主持人:

  我举一个例子,刚才您引用这些多少带有一些专业的术语,生活中有没有我们普通人感受很明显一些事件,也让你们有紧迫感、责任感,觉得受刺激,觉得这个技术突破了,这个情况就会立即发生改变?

  马兴瑞:

  比如说今年汶川大地震,5月12号的大地震,这个大地震应该说这次给我们的人民生产,特别给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地震发生以后,我们最想知道的到底怎么样了,可是我们的通讯基础设施遭到了毁灭性破坏。那么如果说我们有两颗左右,现在当然我们返回了测算,如果两颗大容量的包括S波段的应急的卫星通信系统,基本上可以保证每个村有这么一部我们国家自己应急卫星系统,就可以利用这个系统使我们的党中央、国务院能够随时的掌握到在灾区情况。

  主持人:

  这是很重要的。

  马兴瑞: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地面网络在自然灾害的时候是很容易找到它,比如这次春节前的雨雪冰灾也是影响地面网络,那么天气的网络一般来说很难遭到破坏,所以这个用处就非常大。

  主持人: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做直播的头两天急死了,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但是汶川里头到底什么样,不知道。直到有一个工作人员到另外一个地方通过网络等等传出消息,才知道那儿的损失其实没有北川大,但是很多的力量在向汶川走,北川也失去消息。如果我们要有航天卫星的突破,是第一时间能够了解到哪儿瘫痪。

  马兴瑞:

  所以我们现在设计了大容量广播的一种通讯S波段的卫星,我们正在向中央政府来提出建议,建立我们国家的特别是在应急的情况下的这种通讯的能力。我想我们国家不仅仅靠地面网络,这是非常不安全的,还要有天机的网,这是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我们现在已经自然感觉到用得很好,比如气象卫星,因为我们跟中国气象局很熟,因为他是我们很好的用户,我们国家发展了机轨的轨道卫星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我们《新闻联播》之后的云图基本依赖于风云二号的两颗星,而且是我们两颗星在轨道上运行。这个云图现在看来是越来越多,因为天气预报,我看现在离开气象卫星大概是很困难的。

  主持人:

  很难做。

  马兴瑞:

  很困难。

  主持人:

  那将来还能提升什么呢?

  马兴瑞:

  比如说下一步我们要发展我们的导航卫星。美国人发展了GPS(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现在已经有人预计,特别是专家提出来,导航卫星只要你想到了怎么能用它它就自然能用,就到了这种程度。那么去年整个太空经济发展当中,导航卫星的应用发展得非常迅速,也很迅速。俄罗斯建立了格罗纳斯,欧洲人也要搞伽利略,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也不能完全依赖于美国,所以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导航卫星系统,这样系统的应用也是用处是非常广泛的,人们会用起来非常方便,所以这个领域也非常非常多。

  主持人:

  比如日常的你可能开车的时候,将来有一天我们用的不是GPS,我们是自己的定位系统。

  马兴瑞:

  我们号称叫C-GPS,中国的GPS,那就很方便了。

  主持人:

  另外应急的时候也有,比如如果出现像汶川大地震当中假如我们搜寻不到的情况,直升机或者好多天找不到,是否有了这种技术我们也可以改变它?

  马兴瑞:

  这个是很容易的。如果直升机当中装载了我们国家的或者装载了导航仪,导航仪就会记录这个飞行的过程,我们国家的导航卫星采取了一种短文的通讯模式,就是我到哪儿了可以汇报一下,可以确定,相对来说判断这个事情更容易一些。

  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就是我们交通台,北京交通台是一个好多开车同志都愿意收听的。实际上如果我们打一颗叫广播卫星,你在全国开车可以随时听到上百套的立体声广播,美国人发展得很好,那么汽车的制造商就把这个装置就放在汽车里面,非常方便。北京交通台离开了北京开车大概就听不到,所以用处非常大。

  主持人:

  您刚刚谈到广播,我们电视的未来是不是也有可能被你们航天所影响,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叫有线电视等等,将来我们可以摆脱线的束缚吗?

  马兴瑞:

  我们现在在国家发改委统一的部署下,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之下,我们国家已经开展了第一代的叫电视直播卫星系统。电视直播卫星系统也是航天技术和老百姓紧密相关的最重要的,也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我举两个例子,美国有两家叫直接到家庭的直播卫星公司,他们的用户并不很多,几千万个用户,但他们的收入都很高,一年都在一百亿美元的收入,这个难以想象。也就说明我们国家用处更大,第一,我们国家国土大。第二,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很飞散,用地面通信网络对城市来说相对集中来说好一点。

  主持人:

  对农村。

  马兴瑞:

  对农村分散来说,显然用直播卫星系统,用广播电视卫星系统会更加有用处。老百姓有一个小锅,0.45米口径,将来多少套节目。

  主持人:

  这个线的问题也都可以。

  马兴瑞:而且技术都是成熟的。

  主持人:

  都不是问题。现在我们从PPT上看,航天技术已经在改变着我们生活,像纸尿裤、条形码,还有我们接着往下看微波炉、脱水蔬菜,原来都是在航天演进过程中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不是将来航天变成一个产业的话,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

  马兴瑞:

  航天从产业化来说可以说有两大含义:一个含义是本身航天技术的产业化,比如说我们做广播、直播卫星系统本身就产业化了,包括我们做导航卫星系统也是产业化。第二类就是航天技术把它转移出来,比如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实现以后,它的大量先进技术已经转移到民用,带动了民用技术的快速升级。

(责任编辑:赵健)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马兴瑞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