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0月1日电(记者王晓磊)吴昊蓬是重庆市垫江县五洞镇的一名小学生。前不久,他得意地领回了自己的考试成绩——语文87分,数学93分。然而在过去,他这两科加起来一般只有20多分。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这个娃儿父母都去打工了,过去在家没人管,下课后就成了野马;现在镇上有了"留守儿童托管家园",村里有了"服务站",他吃饭睡觉定时了,学习有老师管了,成绩自然提高了。
”
当地干部所说的“托管家园”和“服务站”,是重庆市垫江县妇联、教委等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而进行的探索之一。2006年以来,垫江县妇联开展留守儿童“托管家园”试点,发动社会人士或团体,把留守儿童集中到家中或其他固定场所,进行有偿管理,代为履行父母职责,目前已累计让上千名留守儿童有了“新家”。
记者在垫江县坪山镇的“托管家园”看到,有13名留守儿童在这里生活成长,平时吃、住、学习都在“托管家园”,只有周末才回自家。“托管家园”干净整洁,活动区里有小黑板和十几张课桌,摆放着跳棋、象棋、球拍等文体用品。一张乒乓球台被分成四块,拼起来可以打球,拆开又分别是四张小书桌。生活区是一套三室一厅的居室,客厅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试卷、作文和各种规章制度。男女生各有宿舍,每人有一张小床,十三个洗漱的小杯子色彩各异,整齐排列在床头桌上。
“园长”李丽原来是一名村小教师,近年来利用自家住房办起了“托管家园”,自己则承担起了帮孩子们做饭、洗衣、辅导学习的责任。由于事情太杂,她聘用了生活老师帮忙。李丽说:“这些娃儿的父母全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往往要种十多个人的田土。娃儿们平时没人管,整天满山遍野疯玩。现在在"托管家园"里,他们有人照顾,连晚上起夜也有人叫了,父母也觉得更放心。”
垫江县妇联主席钟洪波介绍,全县已建立了10所“托管家园”。为防止出现“大班额”和“变相补课”现象,有关部门已规定“托管家园”办园规模须在30人内,人均占地面积6平方米以上,聘有生活教师和学习教师,并建立规章制度,签订托管协议,以保障安全。
钟洪波说,“托管家园”每月须收费300元到400元才能维持正常运转,一些特困家庭无力承担。为此,垫江县同时发展了“半寄宿制学校”和“代理家长”,在各村建立了“留守儿童服务站”,开展低收费或免费服务,让家庭极度贫困的留守儿童也能得到妥善照料。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