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9月30日电(记者张晓晶)又到“十一”黄金周,休闲已是中国百姓最熟悉不过的一个词汇。从1999年“十一”长假第一个黄金周至今,黄金周在中国已经走过10年岁月。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从最初的不懂休闲,到集中盲目出游,再到科学理性休闲。
10年间,休闲理念日渐成熟,休闲方式日益多元,休闲使百姓生活更趋五彩斑斓。
现年61岁的济南退休职工解新英“五一”假期与子女一起去了青岛,“十一”假期将与老伴去上海旅游。解新英说,旅游现在成了“家常便饭”,一是经济条件允许,二是有比较充足的假日,可以让家人一起出游,这在以前怎么也想不到。
解新英曾经是一家服装厂的职工,上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她伸出一双关节粗大的手告诉记者,那时候,干工作加班加点,没日没夜,一些时候干通宵。那时候大家都是这样,几乎没有休息的概念,一心想着搞生产,工作干劲那叫足啊!
“那时候,生活就是工作,加班加点多干活,好改善一下生活,温饱时代哪懂得休闲啊?”解新英说。
后来,随着经济水平提高,解新英感觉工作时间越来越科学。从每周工作6天,到周末实行双休;从实行黄金周制度,到带薪休假制度出台。随着休假制度的不断变化,休闲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说起旅游,也就是这10多年才多一些,大家有钱、有时间,才能出门旅游休闲。这几年,我没事就和老伴出去旅游。”解新英说。
好日子,好心情。让许多像解新英一样的普通百姓享受前所未有的休闲之乐。对众多年轻人而言,休闲更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一家公司的职员王倩告诉记者:“几天不出门旅游,心里就痒痒。”
王倩是旅游爱好者,每到假期就约上三五好友外出旅游。她说,脱下刻板的职业装,换上舒服的休闲装,心情变得轻松畅快。旅游过程中能认识许多志趣相同的好朋友,大家经常相约自驾游,生活多了很多乐趣。
“十一”黄金周前一两个月,王倩就做好了出游准备。她在网络上发起去海南自驾游的倡议,获得20多名“驴友”(即旅游爱好者)响应。
“不仅要休闲,而且要休闲得有质量。”王倩说。这种休闲理念,或许可以代表众多年轻人的想法。近几年,伴随假期制度改革,新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多,骑自行车游、自驾游、“拼车游”、“拼房游”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方式出现。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人过上轻松率性的生活。尽管平时工作节奏快,但休闲元素给生活增添斑斓色彩。
“十一”假期,山东一家银行的白领王玉真闭门谢客,关闭手机,过起“蜗居”生活。她说,听听音乐、看看书等休闲方式,对工作紧张的自己而言,是最好的放松。她还打算请几个朋友到家里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厨艺。
近年来,休闲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大众的普遍需求。经过前几年一窝蜂式的集中出游,大家的休闲理念趋于成熟,更多的人意识到,旅游、度假不是休闲的全部内容,看电影、泡图书馆、休息、健身……休闲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鲁仁说,有钱、有闲是休闲的基础。中国人经历了从不会休闲到盲目休闲,再到学会休闲的转变,休闲观念逐渐成熟,休闲产业和休闲文化得到培育,这体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