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现场播放U盘内的祝福之声,引来在场的所有媒体聚焦 |
遨游归来 揭秘“飞天U盘”
特派记者 李大泽 张林 包华 文/图
本报讯 昨天下午2点半左右,在北京首都大酒店,本报和台湾《中国时报》携手三盛集团,召开了“采集两岸声音 见证海西先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搭乘神七从太空遨游归来的U盘与大家“亲密接触”,U盘里记录的12支中华民族对神七的祝福之音,以及福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和山歌,第一次完整播放,引起了与会听众的兴趣。
|
会上,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蔡小伟做了重要讲话。同时,就飞天U盘大家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策划此次活动”、“为何选定福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曲艺形式作为搭载内容”和“这个U盘的去向”,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海峡都市报社社长谢晶思做了回答。与会嘉宾还有中国记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祝寿臣、新华社副总编辑闵凡路、三盛集团总经理程璇等。
揭秘一:飞天U盘如何诞生
今年是奥运年,也是航天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计划搭载三名宇航员上天,是今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实践活动,首次实现中国人的太空行走,全球瞩目。
值此契机,作为福建省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一份都市报,海峡都市报有责任也有义务借“神七”飞天的契机,策划宣传并开展海峡两岸人民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祝愿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型活动,力争在两岸同胞中产生积极的、广泛的影响。
揭秘二:U盘内容如何选择
今年恰逢海峡都市报创刊11周年,从2008年2月底,海都报开始筹划酝酿该活动,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批准和支持下,于7月初基本确定了“采集两岸声音 见证海西先行”大型策划活动的基本思路:以采集两岸共同祝福“神七”祝福中国的声音为主题,并将其相关影音资料压缩在一个U盘上,随“神七”遨游太空。
但是录制什么样的声音最能体现福建特色,最能代表海峡两岸的血脉相连呢?经过讨论,主办方成员一致认为,唯有闽台文化能担此重任。因为,福建拥有大量的被称为“文化活化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特色,而且由于福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各地市文化不但差异较大,同时还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历史特色,更能体现福建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由于福建和台湾的五缘关系,使得海峡两岸的文化形式和内容有很大的联系,选择闽台文化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
于是海都报开始精心甄选、采集最能彰显两岸渊源的影音资料,同时配上相关文化遗产传承人祝福“神七”、祝福两岸的话语。从8月起到9月中旬,记者连续奔赴福建九地市,行程上千公里。8月底,先奔赴宁德,9月初奔赴三明、南平,9月中旬奔赴龙岩、漳州、泉州、莆田和福州等地,翻山越岭,深入田间地头,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找到了包括泉州高甲戏、宁德畲族歌言等具有强烈福建特色的曲艺形式的传承人,同时在同传承人进行沟通后,用他们旧有的曲调,填入祝福神舟七号顺利发射、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新词,赋予了这些古老文艺形式以时代的新意。
福建方面所采集的声音内容为福建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南平政和三角戏、邵武四平戏、龙岩客家山歌戏、泉州高甲戏、漳州芗剧、莆仙戏、三明永安大腔戏、泰宁梅林戏、宁德畲族山歌、福州评话等。
而台湾方面,《中国时报》也同时派出专门的采编队伍,在岛内寻找高山族原住民,采集到的台湾同胞代表有:汉族、排湾族、赛德克族、达悟族、卑南族、阿美族、邵族、泰雅族、布农族、赛夏族、平埔族、邹族等,采集了他们的祝福之声。
揭秘三:飞天U盘去处
海都报将举办相关活动,把见证海西先行的飞天U盘转交省政府,并对活动进行大力宣传,进而把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将继续加强指导,促成海都报这一策划报道高潮迭起,魅力四射,在海峡两岸引起更加强烈的共鸣。
□相关链接
飞天U盘部分祝福语
邵武四平戏祝福语:
海峡两岸皆兄弟,
恰似青山不改水长流。
天和地相连,
天连地,地连天。
海峡两岸共传情,普天同庆乐开怀。
台湾同胞祝福语:
“海峡连两岸,两岸一家亲”
“神舟飞天,中华盛事”
“祝愿伟大的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祝福神舟!成功”
“我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就像神七一样是最棒的”
“祝神七升空一切顺利,希望世界永久和平!欢迎同胞们到台东来做客”
“希望神七顺利升空!团结一心为下一代”。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