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湖水源地保护初见成效 专家呼吁治理时间再长一点
□晚报记者 谢飞君
“截止到2008年5月29日,区域内总氮总含磷浓度分别的降幅为57%和75%。”经过一年的运作,东太湖水源地保护项目给出了一组阶段性对比数据,实地主持该项工作的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邓建才博士表示,两年半的时间对于东太湖水源的保护还是比较仓促,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致力于环保。
|
去年夏初大湖爆发的蓝藻事件敲响了太湖水环境保护的警钟,保护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工作正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去年9月下旬,东太湖水源地保护项目在上海启动。这个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牵头,由跨国企业帝亚吉欧公司出资赞助的环保项目,开始了为期2年半的保护性探究,试图通过在东太湖建立示范区域内的研究找到从根本上改变东太湖水质的最佳方式,为整个太湖的环保整治提供借鉴。
专家分析指出,由于渔业养殖压力过强、过大,太湖湖区生态系统已经退化。以东太湖为例,湖内围网面积越来越大,仅大闸蟹的广泛养殖,就使太湖生物品种日趋单一,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结构。其次,太湖湖区面临着局部淤积严重、泄洪通道受阻、局部沼泽化日趋严重等问题。
在过去一年,项目组已经完成了东太湖生态系统的摸底调查,并且采集到了丰富的信息,同时还开展了澄清水质的实验性工程项目。大批试验区已经在东太湖区域开辟,用于观察不同的围网养殖技术对水质的影响,以及在围网养殖区内对沉水植物进行修复。专家们在三个实验区内分别种植了三种不同的本地沉水植物物种,并在试验控制区内对物理、化学及环境因素进行实验性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