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儒学经典《大学》
传统典礼引发市民兴趣
本报记者 吕蕴岚 游庆辉 实习生 白嘉懿 文/图
本报讯昨日上午9点半,福州仓山区螺洲镇文庙里钟鼓齐鸣,大成殿前的仪门缓缓打开,古乐悠然奏起,三十余名头戴冠帽、身穿汉服、手持白笏的青年列队步入仪门,开始祭孔典礼。
这是由福建汉服天下论坛组织的民间祭孔活动,有七百余年历史的螺洲文庙里拥进上百名乡邻观礼。
本次主祭官陈维辉先生介绍说,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9年纪念日,全国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祭孔活动。
“我们来自各地的成员约齐在长假里拜祭孔子先师,谨以这一仪式来表达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与对孔子的敬仰。”陈先生说,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真正的祭孔仪式程序繁多,这已经过简化。
依据着“启户”、“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饮福受胙”、“彻馔”、“送神”、“望瘗”、“阖户”的仪式流程,《咸和》、《宁和》、《安和》、《景和》等古乐依次奏起,众人在主祭官的带领下,对孔子与群贤像依次叩拜,并诵读中国儒学经典《大学》篇目。日头炎热,穿着汉服的年轻人或肃立或跪坐,一丝不苟举行祭孔仪式。
有趣的是,在人群中有十余名孩子聚集在边上走廊里,依照庭院中祭祀人群的举动而叩拜,像模像样。记者询问孩子们是否知道庙中供奉的是谁,一名稍大的孩子准确说出是“孔子”,几名小孩子则抢着说,“庙里是一位老师,是我们全中国人的老师。”
几位村民自豪地向外人介绍,这座是全省唯一一座乡村级的孔庙,全国都少见,建成七百余年,中间历经坎坷。“螺洲自古就出读书人,出名人,尊师重教是我们这儿的传统。”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