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十月四日电 题:红双喜,中国民族品牌的奥运情结
作者 宗晨亮
在北京奥运会上,随着女举四十八公斤级陈燮霞举起一百一十七公斤的“红双喜”杠铃,为中国队夺得奥运首金;随着中国乒乓球队手持红双喜的球拍,包揽男单比赛的金银铜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飘扬在颁奖仪式上。
在金牌的背后,可能不为人知的,是红双喜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品牌,与奥运会长达半个世纪的不解情结。
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却不得不使用国外的体育装备去争金夺银,曾是中国运动员的遗憾。一九五九年,容国团在二十五届世乒赛上勇夺冠军,当周恩来总理向这位新中国首位世界冠军表示祝贺时,他却对总理道出心愿:“如果能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上,使用我国自己生产的乒乓球该多好。”短短的一百天后,由上海制作的乒乓球便通过了国际乒联鉴定。周总理欣慰地亲自为之提笔,取名为“红双喜”。
一九六一年之后,中国乒乓球协会便使用红双喜的产品至今。红双喜伴随着中国乒乓的成长壮大,见证了国球的一次又一次荣誉。与此同时,红双喜努力地在国际舞台中展示自己。不但在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成为指定器材商,更在新千年后,走进了奥运会的舞台。二00五年五月,国际乒联宣布红双喜为北京奥运会器材供应商,这已经是红双喜自悉尼奥运会以来连续第三次成为奥运会指定器材商。
在乒乓器材这一传统优势领域,红双喜不是固步自封,而是积极研制个性化的球拍,并先后针对王励勤和王浩的技术风格,研制出了“狂飙王”与“狂飙皓”两款乒乓底拍。使用着特制的球拍,两位球员在奥运会上取得了银牌和铜牌的佳绩。
在二000年的小球变大球的改革中,红双喜不惜全部更新生产线,并且报废所有的小球;全力投入科研力量,进行大球的研发,并最终使自己的四十毫米大球成为国际标准。国际乒联为此向红双喜颁发了最高荣誉——国际乒联合作伙伴称号。
当人们已经习惯了八脚的乒乓球桌时,红双喜抛弃传统观念,将乒乓球桌的腿替换成了拱形,制造出了风靡全球的“彩虹”球桌。而在北京奥运会上,红双喜又增添了新的元素,使球桌侧面看上去犹如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象形文字“京”。此外,红双喜还积极拓展产品领域。红双喜制造的举重杠铃、羽毛球裁判席、举重使用的光控涂粉器等新颖的体育器材纷纷走入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
从洛杉矶的突破到北京的丰收,从一无所有到红双喜、李宁等民族体育品牌的崛起,中国民族品牌与中国竞技体育一起走过了一条从弱到强的道路。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不仅仅是由一枚枚金牌缔造的,同样凝结着中国民族体育品牌的汗水和智慧。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