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日,全长120公里、时速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正式投入运营。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条具有真正意义的高速铁路诞生了!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是我国第一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的高速铁路,堪称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为此,笔者专访了这条“高架式”铁路的设计者、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桥梁处总工程师苏伟同志。
苏伟1991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2001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他虽是个年仅39岁的“小字辈”,却主持了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和京沪高速铁路(北京至江苏徐州段)的桥梁设计工作,创造了我国铁路建桥史上的多项“第一”。
2005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京津之间建设我国第一条城际轨道高速铁路。铁道部把设计任务下达给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院领导经过研究,决定由苏伟担任桥梁设计总工程师。
苏伟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院里把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桥梁设计任务交给我,我深感这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超越自我的挑战!”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多次随勘察部门到沿线察看地形地貌,了解京津两市环线道路的分布情况,并详细查阅了国内外铁路桥梁建设方面的资料。
在设计工作中,他遇到的第一道难题是桥梁基础沉降控制问题。由于京津高速铁路通过的地方多为松软土质,含水量高,抗压能力差,在其上面铺设“无砟”轨道和高架桥,基础容易下沉,给平稳运行埋下隐患。
为攻克这一难关,苏伟用辩证统一的思想反复分析造成地质松软的原因,认真研究对策。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他采取三条固基措施:一是控制和减少沿线两边地下水的开采量,预防地基下沉;二是增加桥梁桩的直径和打桩的深度,增强桥桩的抗压能力;三是调高桥梁支座,控制桥梁基础下沉情况的发生。事实证明,他提出的综合治理的对策是正确的,如今在时速350公里的情况下,列车不仅运行平稳,甚至连杯中之水也无明显晃动。(下转第2版)
图为苏伟在京津城际铁路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