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五年过去了,沐浴在春天雨露阳光之下的沈阳,抓住了历史赋予的千载难逢机遇,把一个充满活力的全新沈阳奉献给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200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联合授予沈阳市“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褒扬沈阳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装备制造业中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新路。沈阳工业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一方面进行从产品研发到企业管理,再到进军高科技领域等全面改革,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用世界优势资源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出现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高速发展。五年间,沈阳汽车走出三大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集团: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海通用北盛汽车。五年间,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呈高速发展,企业销售收入由几亿元上到十几亿、几十亿,也出现了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沈阳远大这样销售收入达百亿元的集团。五年间,世界级产品出现在沈阳,世界水平大型地下掘进机——盾构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百万吨乙烯装置,百万千伏输变电设备、工业机器人……国家重点发展十六大装备设备中,有十项沈阳不仅能制造而且是重要的参与者。五年间,沈阳工业形成了包括装备制造业、汽车、航空等八大支柱产业,在38.1平方公里的沈西工业走廊形成了包括机床、沈鼓、北方重工在内的国内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
东北振兴不仅是工业振兴,而是全面的振兴。与工业振兴几乎同步,沈阳城市也进入了统筹兼顾、协调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五年时间,在“东搬西建”把装备制造业企业开始向沈西工业走廊聚集的同时,搬迁改造后的新铁西华丽转身成了更加现代化、最适宜居住的地方。
2003年,沈阳还在不断面对“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等基本生计问题。五年之后,沈阳不仅城市GDP跨过3000亿元大关,城市工业规模也迈向5000亿元。与此同时,沈阳也发生质的变化,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森林城市……荣誉纷至沓来,老工业基地实现了由工业之城向活力之城的重大跨越。我们感受到中国经济大变化,感受到了沈阳城市的日新月异,更感受到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策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