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与投资、出口相比,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增长呈加快之势。
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下滑的背景下,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成为“当务之急”。
消费“马车”稳步快跑
受外部需求减弱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幅回落。
此外,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显现,也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的过快增长。
而消费继去年首次超过投资,成为消费、投资、出口中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一项后,今年又延续了去年的增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6.2个百分点。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达到2456美元。近年来,中国消费年均增长13.1%。专家预测,今后即使年均增长10%,到2020年消费规模也将超过30万亿元,空间巨大。
麦肯锡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目前中国正面临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二次消费能力的整体提升,在未来几年内,中国消费能力的整体重心将显著上移。据他们预测,到2015年,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高收入者将占到所有城市消费者的三分之一和消费总金额的一半。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超过10亿,城市消费者将占到全国消费总额的90%左右。
消费增长压力犹存
今年以来,中央已相继出台很多刺激消费的政策,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证券交易印花税单边收取等。加上去年的储蓄存款利息税调减,都使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应增加。此外,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但阻碍消费持续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专家表示,通货膨胀对即期消费支出会产生“挤出效应”。
不仅如此,受经济放缓的影响,我国就业增长有减速的可能,这使得居民预期收入也可能随之减速。同时,股市和楼市的降温,使得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大缩水。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今后城乡居民的实际购买力,造成国民消费实际增长减速。
数据显示,我国住房和汽车消费已出现明显降温。8月份我国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9.0%,同比大幅回落23.3个百分点;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则下降9.5%。
扩大消费拉动内需
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要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重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尤其要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扩大消费拉动内需,首先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同时落实补贴政策,增加对中低收入者、困难群体的生活补贴;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继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
扩大消费,在现阶段还要排除商业欺诈、行业垄断、质量不高等非收入的环境条件制约,使已经拥有的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得到充分释放。
此外,有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农村每年有近3万亿元的消费品市场,但如此庞大的市场却十分分散,由此产生大市场与小流通不相适应的格局,从而成为导致农村消费占全社会消费总量比重不高的原因之一。
因此,应在促进农民增收、逐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现状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方便农民购物,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逐步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