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登陆欧洲,导致欧洲各国相继展开“拯救”行动。自9月28日至今,已有数起政府“注资”事件发生:荷比卢三国联合出资112亿欧元,收购富通集团49%的股份;英国将房贷巨头布兰德福德—宾利收归国有并分拆出售其抵押贷款;法国、比利时与卢森堡政府向德夏银行紧急注资64亿欧元,以解燃眉之急;爱尔兰政府为国内六大放贷银行提供资产与债务担保,以恢复市场信心;德国政府也向总部设在慕尼黑的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注资,使其免遭破产厄运。
欧洲大银行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资产与债务规模巨大,大得无法让其倒闭,也大得难以救市。有统计表明,德意志银行的债务达到2万亿欧元,相当于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0%;英国巴克莱银行的债务高达13000亿英镑,与英国GDP总量相差无几;富通银行的债务数额虽不及前两者,却是比利时GDP总量的3倍,如果倒闭,直接涉及比利时1/3家庭。因此,单靠单一欧盟成员国很难救助问题银行,需要展开联合行动。10月4日,法国在巴黎召集欧洲大陆的G8成员英、德、意、法一起开会,商讨在欧盟层面对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联合“救治”的可能性。
欧洲金融体系遭到感染以及次贷危机不断蔓延,至少可说明以下几点:其一,全球金融体系密切相联,在美国金融漩涡越卷越深之时,欧洲银行无法独善其身;其二,现有金融监管体系面对市场早期预警缺乏清醒认识,也缺乏相应监管手段;其三,过于贪婪的资本家追逐利润最大化,已造成一种道德危机;其四,以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经济体系遭到重创,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但是正如中国古代哲人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金融之“危”是否正孕育着革新之“机”?
比利时富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弗莱蒂·范登斯皮格尔教授认为,目前的这场金融风暴除了人所共知的负面效应,也已显示出一些积极迹象。比如,改革监督体系成为一种普遍共识,以往那种只等“泡沫”破裂才能进行“清场”的观念已被革新,“先发制人”成为一种可行性选择。再比如,将保证金融稳定列为重要目标、创建健康的“金融建筑”已进入决策者的重要议事日程。
针对这场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等欧洲知名经济学家发出强烈呼吁,一是建立“欧洲特许银行法令”,对在欧盟区内进行重要活动的银行进行约束,使其严格遵守资本金流动与监管规定,但在发生危机时可得到欧洲央行的资助。二是在法兰克福建立新的监管机构,或设在欧洲央行内部,或单独设置,但在法律上与欧洲央行保持协调,以对跨国银行的交易进行密切监督。三是在欧洲投资银行框架内建立“意外基金”,专门从事欧盟层面的救市行动。
从美国众议院二次投票通过布什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到欧洲大国首脑召开紧急会议共商应对金融风暴对策,说明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重显威力的时候已经来临。有分析认为,如果各国政府能够救助得当,金融监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信心逐渐恢复,金融风暴有望在今后两三年内得以渐渐平息。但前提是,决策者们必须摒弃“得过且过”心态,寻求有效对应措施,并赶在“金融之船”沉没之前将其落到实处。(章念生)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