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经纬网10月6日讯: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公共卫生学会、流行病学学会、事故伤害预防与安全促进学会5日举办联合年会,三聚氰胺成为讨论主角。专家认为,三聚氰胺会随着农药、肥料和容器,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应该是“极微量”。
|
据报道,台大职业医学与工业卫生研究所副教授吴焜裕表示,日本最早在一九八七年发现,食物容器会释出三聚氰胺;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美耐皿容器、农药Cyromazine代谢物、肥料、树脂、黏着剂等,都含有三聚氰胺。
吴焜裕指出,世卫组织曾根据环境中的三聚氰胺背景值估算,每人每公斤体重每天会吃进非人为蓄意添加的三聚氰胺,约0.007毫克。他表示,欧盟也发表过一项实验报告,连续十三周给动物摄取三聚氰胺,并由此推估,每人每公斤体重每天可容忍摄取量是0.5毫克。
吴焜裕强调,三聚氰胺早就进入食物链,要求零检出很难;他建议“卫生署”,应调查三聚氰胺在台湾环境中的背景值,以区分未来在相关产品中的检出三聚氰胺,是背景值或人为蓄意添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