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企业:不能过多依赖政策
在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主看来,发展企业是自己的事,不能过多地依赖政策。目前的宏观政策,也许将给他们带来加快产业升级的机遇。
■宏观政策效果调查 中西部篇(二)■本报记者 江宜航 杨崇伟 根林
适者生存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着深刻的背景。
|
“同样是宏观调控,为什么沿海地区反响强烈,而中西部地区则反响平平?难道是中西部地区不困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沿海地区一些中小企业本来就是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发展起来的,所以一旦政策有所调整,这些企业就会受到牵连。而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多是依靠自身力量慢慢发展起来的,较少依赖国家政策。对于这些企业家来说,发展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有机遇就发展,遇到困难就硬挺。
李长杰告诉记者,在沿海地区,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很困难,像他们在珠海开办的工厂,发展势头就依然良好。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还是发展中的常态问题。”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从长远来看,当前面临的困难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阵痛”,也是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倒逼”压力。
他认为,企业要化被动为主动,把此轮宏观调控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
调控及时
“很及时,时机选择得也很好。”对于这次宏观政策调整,重庆市金融办副主任王军评价说:“这是近年来我见到反应最为迅速的一次。”
王军告诉记者,从他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本次宏观政策的调整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的普遍欢迎,大大增强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信心。
“再过几天,等到苹果价格下降时,公司就准备重新收购,开始恢复生产。”在记者截稿时,河南景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景源打来电话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经批准给景源公司提供4900万元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这已经是农发行河南省分行最大的权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一位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根据相关规定,5000万元以上的贷款必须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批准。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各地正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据记者了解,重庆市日前出台了7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担保体系、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等。
王军告诉记者,目前重庆已经批准了10家小额贷款公司,还有91家已经提出了申请,正在审批之中。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主任张建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南农信社将大力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县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
“对这些龙头企业,不撒胡椒面,贷款不是几十万、几百万的问题,而是上千万资金的倾斜。”张建刚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