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通投资
9月末,凌通与伊利、蒙牛分别进行电话交流,表示想去了解情况。两家企业的工作人员都直截了当地表示,“目前企业所有的资源、人员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危机处理中,没有精力来接待投资人,只能按规定发布一些进展公告,即使在一段时间之后,企业也无法组织专门人员接待投资人。
|
当被问及企业对“三聚氰胺事件”长期影响的评估以及未来的走向时,他们都表示,“目前都还不清楚,做评估的数据和依据不足,且事件还处于展开状态,企业也还没有精力去做评估。”
基于以上事实,我们转向了直接访问消费者、超市、奶农、奶站、经销商和工人。
以下是访问后形成的三点直观认识:
第一,人们对产品安全度的担心和恐惧因为价格大幅下跌而退到次要地步。
蒙牛和伊利都推出对八月份库存积压液态奶的大幅促销,实行“买一送一”,出现了抢购和买不上的情况。八月份库存推掉之后,又推出“买一送0.5”,虽没有形成抢购,但是有力地推动了销售回升(仍没有回到出事之前的水平)。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在中国人的消费观念里,便宜仍是一个很重要的砝码。当然,企业也向消费者传递了一个信息:“现在所售的产品的确没有问题”。
第二,企业准备用三个月的时间看清事件的走向。
有几家“问题奶粉”企业的销售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有些超市还摆放着它们的产品,也有促销员,但目前销售几乎是个位数。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留住员工,稳定队伍,从九月份开始,未来三个月,促销员的工资按八月份发,保障了促销员的利益。之所以提供三个月的保护,是因为企业希望通过三个月的时间看清事件的走向,了解这次事件的真实影响,从而做出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估和决策。
第三,主要乳业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对企业充满信心。
至少接触了十个销售人员,他们都不认为此次事件能让企业彻底失败(个别人对事件可能带来较长时间的影响表示担心,认为可能跨年,并以当年雀巢奶粉含碘超标事件为例)。他们明确判断事情会过去,仍非常认真地工作着,尤其是大品牌,军心稳定。有的工作人员也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基本态度就是:不能在这个地方抛售,企业的前途很确定。
国庆期间,凌通走访了在呼和浩特和包头的奶农、奶站及位于包头的蒙牛和伊利的工厂。
销售商们认为:此事件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费者,从根本上讲,安全隐患问题已经在行业内得到了解决,加之企业为挽回声誉所做的促销活动都将使消费者受益。企业的品牌再生和恢复比新品牌的初建要容易得多,但资金和时间的投入不可避免。如果政府向市场传递一些积极信息,则恢复可能会快一些。
奶农认为:行业问题的存在是普遍现象,有些人甚至在饲料中加了某些东西。一个拥有20头牛的小农场,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已经损失了1万元,因为当时没有人收奶,所以牛奶全倒掉了,或者以4毛一斤卖了。在国庆节,市场的价格已经回归正常,收奶量已经达到70%。之所以达不到100%,一是因为质量要求高了,二是因为企业也消化不了。
奶站认为:开一个奶站需要投资,还要上下活动,交奶时企业说你合格你就合格,说不合格就不合格,冬天奶少企业不查质量,夏天奶多,企业就严查质量,没有说理的地方,希望由政府负责检测质量,由第三方鉴定奶的质量。目前,奶站50%-80%的牛奶可以交到企业里,还有一部分就没有买家。
在调查时,发现有很多送奶的车是从几百公里外赶来的,而且车队特别长,表明现在奶站卖原奶确实很难。
工人提供的信息:现在收奶比平时大约少了30%,企业里的三条生产线,只有两条在生产,一条闲置,企业已经买了设备,对三聚氰胺进行检查。
通过调查,凌通发现:奶农受制于奶站,奶站受制于企业,企业的强势地位使奶农、奶站的利润极低。企业可以通过检查质量这个手段公开拒收,奶农一车奶不合格就会损失上千元,此种风险和压力下,铤而走险并不意外,加之行业缺少政府有效协调管理,完全没有对最弱势的奶农进行保护的政策。因此,从长远看,政府适当介入,通过扶弱抑强形成公平的产业才是出路。
从原奶上看,奶农、奶站的损失均在可承受范围,没有杀牛、卖牛现象,本次事件的损失没有向奶农转嫁,主要在企业层消化。从销售商看,包括经销商和营业员都在一定损失下努力突围,信心较足,都愿承受必要损失,让事情尽早过去。产、供、销的环节和体系没有出问题,比较顺畅地运营,主要的问题是产销量出现下滑。
国庆期间,蒙牛的工厂处于休假中,而伊利的工厂还在生产中,两家工厂都不允许外人进入。
我们在蒙牛的工厂门口与其生产部长交谈:
问:企业目前的促销和零售价可以看出是百分之百赔钱的,为什么还要生产?
答:目前生产肯定是赔钱的,但是不生产赔得更多,如果不生产就会伤害农民,就会让市场形象受损,就会动摇企业员工的心理,所以,必须生产。
问:此次事件对公司长远发展以及未来竞争格局会产生何种影响?
答:企业在这些问题上确实还没有来得及思考,目前企业的生产计划都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动荡得非常厉害。虽然这是一个阶段性情况,但何时结束企业确实也不知道,未来只能走着看。
问:三元的产品均未查出问题,因为它所有的原奶都是自己的牧场生产的,这是否意味着今后乳业的产业形态将会被三元模式取代?
答:三元模式确实对于质量是很好的,蒙牛本身也已经有五家牧场,并且在兴建三家大的牧场,但即使八家牧场一共也只能养八万头牛,产奶量不足蒙牛需求的百分之几。所以,这虽然是一个方向,但暂时不可能快速实现。
基于上述调查,凌通就乳业行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未来形成以下直观印象:
一、行业不会消失是确定的,行业最终会复苏也是确定的。主流企业所形成的相对竞争优势也基本不会发生颠覆性变化。但奶粉的中外厂家本身就很多,加上外资和部分国产的奶粉质量经受住了考验,而国内的几个大品牌都出现了问题,所以,奶粉市场结构发生重新洗牌的可能性很大,液态奶则相对要稳定得多。
二、主流企业在这一事件中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是确定的,对其财务状况造成巨大影响。
三、事件影响的时间长短是不确定的,短期内不会发生快速反转,行业极有可能走出缓慢复苏。
四、三鹿和三元的联姻将会增加老牌龙头的压力,而三元和三鹿的整合本身也有不确定性。
五、综合基本面和市场面,凌通认为蒙牛的价格有可能跌得过猛了,而三元的价格又涨得太猛了。其他乳业企业目前是否有足够安全性还需要一段时间充分观察后才能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