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国庆,新中国共举行过11次国庆阅兵。1960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国庆和军队内部阅兵活动被取消。1981年3月18日,总参谋部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恢复军队内部的阅兵活动。同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1984年10月1日举行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阅兵,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阅兵。
1983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书记处成立首都国庆35周年庆祝活动领导小组,决定成立阅兵领导小组,由杨得志任组长,北京军区成立阅兵总指挥部,秦基伟任总指挥。
1983年12月下旬,阅兵总指挥部研究制定阅兵方案,规定受阅部队1.037万人,其中地面方队42个,空中梯队4个。按照阅兵方案要求,1984年3月20日,受阅方队组建完毕,随即进行阅兵前紧张和严格的训练。整个阅兵训练分为五个阶段进行,第五阶段进行两次预演。第一次预演于9月6日夜间至7日拂晓进行,中央军委领导、阅兵领导小组和阅兵总指挥部审查了这次预演;第二次预演于9月22日夜至23日拂晓进行,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参加。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查了这次预演,并给予很高评价。
10月1日9时40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全国各界人民代表和各国来宾,登上天安门城楼。10时,阅兵式开始。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阅兵车开出天安门,驶过金水桥。阅兵总指挥秦基伟乘检阅车向邓小平报告,请邓小平检阅部队。
邓小平首先检阅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仪仗队,尔后依次检阅各方队。10时18分阅兵式结束后,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重要讲话。他精辟地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中国在新时期的内政外交政策,要求全军指战员务必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高军事政治素质,努力掌握和提高应付现代战争的知识与能力。
10时23分,分列式开始。由陆、海、空三军指战员组成的仪仗队护卫着八一军旗行进在最前面,军事院校方队、步兵方队、水兵方队、空降兵方队、女卫生兵方队等紧随其后,依次进入天安门广场。徒步方队之后,反坦克导弹、炮兵、地空导弹、战略导弹等摩托化机械化方队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在空军防空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空中第一梯队向天安门上空飞来,第二梯队紧随其后。在大型牵引车载着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战略导弹进入天安门广场过程中,空中第三梯队低空掠过天安门上空,旋即第四梯队飞越天安门上空。当时,北京周围各机场和受阅航线虽云低雾浓,能见度只有100多米,而参加受阅各型飞机又都是高速喷气机,且编队大、距离小,但飞行员们以高超的技术,准确、安全地完成了受阅任务。10时56分,分列式结束。
这次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接受检阅的各种飞机、火炮、坦克、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共28种,全部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其中有19种是新装备,有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它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35周年国庆阅兵的盛况,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次国庆阅兵以崭新的风貌,严整的军容,雄壮的气势显示了国威、军威,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爱国热情,增长了人民实现现代化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