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价格大战 “中国制造”胜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品牌以72%的份额在中国彩电销售市场占据绝对优势,而外资品牌经营普遍亏损,部分品牌退出中国市场
本报记者黄娜 实习生皮垒生
在价格大战中,消费者愿意以和“洋”品牌同样的甚至更高的价格购买国产彩电,这正证明了中国彩电技术和品牌价值的飞速发展。
本报记者黄娜 实习生皮垒生报道 奥运会已结束,奥运会期间引起的彩电销售热也烟消云散,但是土洋彩电在这一轮回合中的对弈,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昨日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外国彩电企业对中国民族品牌发动的‘合围’计划遭遇挫折。”而国产彩电在奥运会以后的清盘中也第一次扬眉吐气。
焦点:
彩电价格大战硝烟四起
这个夏天,彩电市场十分悲壮,外资的三洋、摩托、雅加以及国产的新科、夏新,因经受不起市场的剧烈竞争基本退出中国市场。索尼、三星、LG、松下、夏普等日韩品牌在中国市场呈现停滞势头,曾经高高在上的外资彩电品牌也已放下身段,品牌价值开始萎缩。
以2006年5月1日劳动节为发端,以日、韩品牌为主的外资企业,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将原来高高在上的彩电零售价格突然降至与中国品牌同一水平,造成国产品牌的空前压力。随后,每逢国庆节、春节、劳动节以及其他节假日,外资品牌都以其雄厚的资本实力为后盾,举起“价格战”屠刀,意图实现由外资品牌全面占领中国彩电市场的目的。在外资品牌强大的品牌和价格攻势下,国产彩电一时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如长期占据北京、上海市场头把交椅的创维,在2006年底销售量排名被迫退至外资品牌之后。外资品牌在一线城市的占有率一度上升至32%,对国产品牌形成强大的价格合围压力。
背景:
外资品牌挤压民族企业
在这场价格大战中,应该说外资品牌运用了多种手段,外资品牌从2007年起不惜投入巨资,买断国美、苏宁的最佳展位和广告位,全力取得经销商的支持,力图把中国品牌赶到商场的角落里去。同时,进一步降低产品的价格,索尼等国际品牌甚至将同尺寸的液晶价格降至创维、海信等国产品牌以下,以达到制服中国品牌的目的。
外资品牌不仅在价格、渠道上冲击、卡压国产品牌,还投入成倍的广告费和宣传费买断媒体广告资源,采用多种手段封杀中国彩电品牌的声音,企图从价格、渠道、舆论等方面全面施压,一举打垮中国彩电企业。在攻击国产品牌的舆论中,甚至出现这样一个声音:中国彩电企业缺乏液晶面板的上游核心技术,因而对外资的进攻毫无办法。
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表示:“这种观点不是外行,就是混淆视听!现在这个世界上,基本上没有供不应求的东西,包括面板在内。”业内人士分析:彩电产业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在成千上万个元器件中,面板只是其中的一个原材料,而液晶电视的设计、制造均是由彩电制造商实现的,彩电企业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和整合者,主宰着包括液晶面板在内的所有配套产业。前两年由于液晶电视市场的急剧扩大,一时造成面板资源较为紧张的状态,但进入2008年以后,液晶面板资源供应情况已根本改观,国际面板生产供大于求,价格猛烈下降,为争取彩电厂的青睐,面板厂商纷纷让利,两个月内降价幅度达30%,所以现在根本不存在所谓面板资源决定彩电产业的问题。而真实的情况是,包括我市本土企业在内的创维、康佳、TCL等国产彩电企业在最近一年内纷纷涉足液晶模组产业,或者自建,或者合资,已从根本上解决了面板的供应问题。
现状:
国产彩电胜出价格大战
外资品牌发动价格战两年来,虽取得一时的突击效果,但相对其投资规模和市场目标来说,则是遭遇挫折的。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数字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平板电视销售量495万台,其中,国产品牌份额占72%,外资品牌占28%,国产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创维、康佳、海信、TCL、长虹五大国产品牌位于彩电市场销量的前五位。与此同时,外资品牌经营普遍亏损,部分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其余外资品牌宣传势头锐减,销售呈强弩之末,因未能给连锁渠道带来实际利益,致使厂商矛盾徒增,引起外资平板电视低价倾销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