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10-09 03:5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临汾推进会的全面启动,到长治推进会的全面铺开,进入9月以来,煤炭企业的关闭整顿和兼并重组工作成了我省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一战略决策,体现了省政府全面推进山西煤炭工业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全省人民的愿望和呼声,体现了省政府不辱使命,统筹全局的历史责任。
从前几年的关闭淘汰小煤矿,到现在全省煤炭企业的关闭整顿和兼并重组,我们欣喜地看到,我省的煤炭生产格局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经济转型正在向纵深发展,一个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目标,以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要求,全面建设新基地、新山西的大幕已经拉开。
世纪警钟山西在呻吟 对于未来,人们会做出种种美好的的描绘。但是,对于每一个山西人来说,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按2006年的开采速度,40年后山西将无煤可采。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作为煤炭资源能源大省,半个世纪以来,山西的煤炭通过铁路、公路,日夜不息地向全国输送,有力地支援着全国的经济建设,成为了全国经济格局中的能源巨人:煤炭产量占全国的1/4以上,焦炭产量占全国的30%,外送电力居全国第三位,全国火电每两度就有一度用的是山西煤。如今,我国能源消费以“多煤、少油、缺气”为主体的格局仍未改变,煤炭独占70%的生产消费份额;能源消费需求急剧上涨、高居不下的国际油价等,使山西在全国的能源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支援全国经济建设的同时,山西也因煤而引人注目,许多支柱产业无不以煤为基础。煤成了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今年上半年,煤炭工业实现利润、税收分别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62.8%和53.2%。
然而,煤炭并非可再生资源,当我们掘进时也在减少着煤炭资源的储量,在减少着我们引以自傲的物资储备。一份权威部门的报告令人震惊:以2006年的开采水平计算,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年限为230年,现有的煤炭开采年限为80年,而山西煤炭的开采年限仅为40年。更为迫切的是,预计到2020年,仅5大国有煤炭重点企业将有39处矿井面临资源枯竭,全省地方国有煤矿将有近1/3的矿井因资源枯竭而关闭。
40年,意味着这一方黄土地上生命的延续将因为能源枯竭而陷入惶恐和艰难;40年,意味着今天山西开采出的黑色狂喜将被一个又一个空旷幽暗的地下洞穴所吞噬。
居安思危,中国的经济会因山西煤炭资源的枯竭而惊恐,山西的子孙会因自己的资源禀赋被掘空而悲愤;痛定思痛,煤炭不是山西经济的全部,更不是山西经济前行的惟一;未雨绸缪,我们更应当将山西的煤炭发展放在全国能源安全的大局中思考,更应当放在山西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大局中筹谋。
煤炭企业的关闭整顿和兼并重组并非权宜之计,而是事关山西省域经济发展全局,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大局。正以基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考虑,省政府果断决定:从现在开始全省不再增加新的产能。
这是世纪的警钟,这是世纪的行动。
触目惊心山西在塌陷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
每挖一吨煤,要破坏地下水资源2.48吨;
每挖一吨煤,要消耗煤炭资源2.5吨;
每采8000吨煤,会有一亩地塌陷以致废弃;
……
这是一个不忍目睹的现实:
截至目前,全省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高达4000多亿元。
山西采空区面积目前已达到5000平方公里,而且以每年94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
阳泉国土资源局局长张三锁痛心地说,连自己也想不到,国土资源局的楼居然坐在采空区上。
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安全战略,煤炭企业的规模化、大型化已成为世界发展潮流。美国产量10亿多吨,前4个公司占70%左右;德国近2亿吨全部由1家公司产出。而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不足美国的一半,却有煤炭企业1.6万家,平均劳动效率仅为美国的2.2%。作为煤炭大省,5家最大煤炭企业总产量仅占全省的20.68%,目前尚无一家亿吨产量的煤企。经过打击非法煤矿、整合淘汰中小煤矿,目前仍有2840家,30万吨以下的占到2/3,“多、小、散、乱”的格局并没有根本上改变。因此,以资源整合为切入,建设超大型、大型煤炭企业和基地,已成为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煤炭企业的生产规模还直接影响了山西煤炭的可持续发展。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原煤经过发电增值2倍,煤制甲醇后可以增值4倍,经过技术升级进行初级回收处理后可增值8倍,提炼深加工后的化工产品可增值12倍。国际上,固本能源、萨索尔等世界巨头可谓势足劲猛,以10大煤炭公司为主体的合并、收购与合资至今方兴未艾,从横向的产业规模扩张到纵向的产品深度拓展,再到立体式多元化经营的演绎,使得煤炭主业突出的如固本能源,煤炭生产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88.6%。这是我省目前的大型煤炭企业所难以企及的,更遑论中小企业。
差距就是潜力,而缩小差距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我们大型煤炭企业的肩上。与中小煤炭企业相比,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具有技术力量雄厚、设备优良、机械化水平高等优势;与其他行业相比,我省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明显具有专业化管理的优势,而且煤炭产业链的延伸在我省也已大面积铺开并取得可喜成效。晋煤集团的煤化工产业延伸,潞安集团正在建设的煤基油合成等大型项目,正在引领着山西煤炭工业企业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既是国家产业政策,也是山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和历史责任,全面提高煤炭工业的集中度和关联度,全力打造中国煤炭工业的“航母”,已成为山西煤炭工业发展和经济实现转型的必然趋势。
咬定目标山西在行动 到2010年,全省矿井个数控制在1500座以内,煤炭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在全省形成2-3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5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使大集团控股经营的煤炭产量达到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这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资源整合、企业重组的目标任务。
目标已经明确,山西正在行动,这一行动将是山西对重特大煤炭安全事故最有力的遏制。
从死2人、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的朔州市平鲁区大兴煤矿工作面的顶板事故,到105人罹难的洪洞县“12·5”新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每一次血的事实都在警钟长鸣。中小煤矿是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所在,事故发生率占全省的80%以上。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煤矿安全的严峻形势再次昭示,山西煤炭必须得走大集团、大企业、规模化生产的路子。
这次全省的煤炭企业关闭整顿、兼并重组,对山西的煤炭企业做大做强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的主体,我省的五大煤炭集团纷纷表示,他们将肩负起山西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全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潞安集团董事长任润厚表示,他们将与长治市县两级政府配合,做好与地方及中小煤矿的衔接工作,以产权为纽带,进行评估重组,统一规划资源,全面提升区域内的煤炭产业集中度。襄垣县委书记张红星表示,这次重组按属地注册,充分考虑了县域的利益,采矿权通过退还价款等多种形式补偿和入股等形式参股经营,顾及了多方的利益,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他们将积极配合主体企业,积极推进煤炭企业的重组,确保全省关闭整顿和兼并重组的圆满完成。
我们看到,伴随着煤矿企业关闭整顿、兼并重组,我省建设新山西、新基地,积极探索实现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坚信,我省的煤炭产业发展一定会令山西自豪,令国人骄傲,令世界瞩目。
本报记者 杨天闻 李 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