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中国粮食的新闻,给动荡不安的世界粮食市场吹来暖风:今年中国粮食总产有望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面对“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与“粮食安全”、“粮食能源化”与“保证吃饭”、“保农民的钱袋子”与“保国家的粮袋子”三个方程式,似可找到求解粮食安全的答案。
|
第一个“方程式”:
在“工业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立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工业化提供支持
随着改革开放向城市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风起云涌,比较效益低使人们纷纷弃粮田办企业。昔日的鱼米之乡,崛起了大片工厂、车间,13个粮食主产省能调得出粮食的只剩下6个。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表示,对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我们。必须确保一个底线——18亿亩的耕地。
全球粮食危机印证了中国策略的明智。始自2007年的全球粮价暴涨,使1亿多人陷入贫困。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粮食生产,正是一些国家面临粮食困境的重要原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按照立足国内,基本自给(自给率95%)、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粮食安全思路,我国先后实行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今年,强农惠农政策信号更为强劲有力: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创历史新高。
第二个“方程式”:
在“粮食能源化”与“保证吃饭”之间,明确替代能源“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本轮世界粮食危机原因复杂。国际机构的研究表明,生物燃料需求拉动国际粮价上涨了15%到30%。
人与车“争粮”,成为维护粮食安全的一个全新课题。
从2005年起,东北一些地方上燃料乙醇项目热情高涨。这是2006年的镜头:有全国产粮第一大县(市)之称的吉林榆树市的一个经济开发区,毗邻而居两个“超大型玉米深加工项目”。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如果两个项目全面完工,榆树全市的玉米都不够这两家企业消耗,需要外调。”
国家从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于2006年底接连下发通知,清理和叫停粮食能源化项目。
现实时时警醒着我们要居安思危。看国际市场,全球粮食年贸易量不足中国消费量的一半,依赖进口不现实;看国内供给,与10年前相比,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1.24亿亩,粮食需求却呈刚性增长。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说,如果大量靠玉米解决能源问题,将会是一场灾难。我们“不能饿着肚皮开汽车”。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表示,中国将严格控制使用粮油产品生产生物燃料,本着“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开发生物能源。
第三个“方程式”:
在“保钱袋子”与“保粮袋子”之间,“农民种粮食,国家买安全”的思路正在廓清
有关测算表明,到2020年,要再新增10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才能确保届时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总经理乔林选说:“这相当于产粮第一大省河南一年的粮食产量,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种粮要有效益,鼓了‘钱袋子’,才能保证‘粮袋子’。”
今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规划的总投资达260亿元。
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说,巨额资金投向粮食产区,说明我国即将进入“国家花钱买粮食安全”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