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不是毒 |
就在中国乳制品的信誉危机尚未消除、各级质检工作者马不停蹄地检查奶液、奶粉中的“毒”之际,卫生部等5个部门联合公布了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原来,三聚氰胺不是毒!只要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低于1mg/kg,液态奶、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以及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低于2.5mg/kg,三聚氰胺就是微量元素了。
这是给不懂食品安全科学的众多老百姓的第一感觉,也让人为那些在黄金周加班加点查毒的质检人员感到难过,因为公布了一批又一批“不含三聚氰胺”的乳制品和企业名单,而现在防线后撤了。
|
允许三聚氰胺在奶制品中微量存在,为生产商找到了“开脱”的借口。卫生部的官员解释说,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当中去,但是三聚氰胺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黏合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因此,当奶制品中验出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可以自辩“我们没有人为添加”,可以把责任推到包装盒提供者身上。包装提供者自然不会答应,要加以反驳。要查个水落石出,自然涉及乳品制造业和包装制造业两大行业,那么可能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
其实,乳品制造商同样得对包装盒的安全负责,你选择了有毒的包装盒,意味着你担当起了对消费者的健康责任。从质检部门公布的数据看,国内外一些奶粉、奶制品都“未检出三聚氰胺”,意味着“零限量”是可以做到的,那么干吗要来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临时管理限量值”?这个“限量值”的公布似乎暗示消费者,三聚氰胺在奶制品中实在太多,难以彻底清除。
所以,很多国外企业看到这个“限量值”,肯定在偷着乐:它不仅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而且制约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信誉。既然质检部门的报告认定绝大多数外国产品都不含三聚氰胺,那么国内消费者只要有经济能力,一定会优先选择“不含”的外国货而不选“微含”的国产货,外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自然会提高。
我们也知道,世界各地对三聚氰胺的追查远未结束,正从乳制品转向液态咖啡、蔬菜等等,动辄点出一个中国企业的名。本来国外企业正借“三鹿事件”,来削弱中国制造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信誉。而允许微量三聚氰胺存在,则从法理上证实所有中国奶制品都含有三聚氰胺,不管量大量小。谁还敢冒着信誉危险,来给中国的乳品企业下订单或者合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