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路透
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名单,作为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者和推广者,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钱永健分享了这一殊荣。
然而,俄罗斯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的专家却指出,美国学者赖以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中,同样凝聚着俄罗斯生物化学家的心血。他们包括俄罗斯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谢尔盖·卢基扬诺夫、生物化学研究所的亚历山大·萨维茨基。
是他们最先发现了绿色蛋白具备变异特性以及荧光是如何生成的。此外,他们还发现了其他能够发光的蛋白,如能发出红光的蛋白。
就连下村修本人也强调,俄罗斯学者在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方面功不可没。
然而,诺贝尔化学奖并没有垂青于最早将荧光作为追踪标记使用的俄罗斯科学家,幸运落到了钱永健头上。他发明了能够追踪蛋白所在活体细胞内信号变化的显微镜。
简而言之,该显微镜安装了带滤光器的圆盘,以过滤各种颜色蛋白所发出的色光。随着圆盘的高速旋转,显微镜的光管会进行信号选择及捕捉:不同色系的荧光能够同时在光电显微镜的不同光管上显现出来。
这一发明使得人们能够同时观察到若干分子变化。
在科学上,荣誉以及随之而来的物质奖励,其归属并非一向公平,诺贝尔奖同样不能免俗。我们惟有希望美国科学家在其得奖感言中能用片言只语,提及俄罗斯同行的贡献。(编辑:刘瑞常)
10月9日,中国新闻社上刊登了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的美籍华裔钱永健(56岁、英文名为RogerYonchienTsien)是被誉为“中国导弹和人工卫星开发之父”钱学森(97岁)的堂侄的报道。该报称:“钱学森在中国是十分受尊敬的科学家,连温家宝总理都多次登门看望钱老。”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的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之后1938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取得了博士学位。当时他和美国同事们共同研究提出了名为《远程火箭的评论和初步分析》的报告,该报告为40年代美国的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他还被公认为是超音速动力学和航空工程领域的权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在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中任导弹部门主任之职的钱学森想把火箭的有关资料带回中国,结果被美国政府当作了间谍。1955年,欲献身于中国的宇宙航空事业领域的钱学森决心回国。当时为了他的回国,美国和中国政府展开协商的轶事也很有名。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