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林匹克这个大舞台上,无数像我一样的志愿者服务于赛场内外:站在检票口上万次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同一句话语,甚至在梦里也会说"欢迎您前来观赛";全天盯着电脑屏幕核对着每一个数据,就算闭上眼睛也能准确找到信息……没有懈怠和迟疑,只有投入和坚持,我们始终牢记,我们是光荣的奥运志愿者!”作为一名在“鸟巢”服务的赛会志愿者,来自北京大学的郭晓钊的话代表了很多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的心声。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激情洋溢的夏天,志愿者的微笑和扣人心弦的比赛一样深深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打造北京最好的名片 这样的场景令许多人感到温暖和亲切:在通往奥运赛场的交通路口,一张张笑脸热情地为来自四面八方的观赛者指点方向;在体育场馆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积极地帮助观众寻找座位,疏导人流……他们都是奥运志愿者。
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闭幕式上,万众瞩目之下,当志愿者代表带着一如既往的微笑走进国家体育场接受献花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热烈掌声。这掌声代表了观众和运动员们对志愿者的褒奖和感谢。
9月18日,志愿者主题雕塑揭幕仪式在奥林匹克公园志愿者广场隆重举行。“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这句话被醒目地刻在了雕塑上。
据统计,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共有170万奥运志愿者参与了志愿服务工作,这其中包括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和20万拉拉队志愿者。志愿者人数为历届奥运会之最,奥运志愿者累计服务超过2亿小时。
志愿服务有序开展 “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成千上万、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志愿者的感谢。而在闭幕式的致辞中,他再次重申,“感谢所有出色的志愿者。”
作为第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在动员、组织志愿者服务奥运过程中表现出的有条不紊和高效的工作能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在奥运会开幕前夕,北京志愿者协会被授予“联合国卓越志愿服务组织奖”。
2005年6月5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项目正式启动,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标识发布;2006年8月28日,北京奥组委、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在京宣布,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据统计,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报名人数分别达到了112万和207万;2007年9月14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这为规范北京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留住最美的微笑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圣火已经熄灭,让志愿服务的火炬永远传递下去,这是许多人美好的期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指出,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弘扬在奥运志愿服务工作中形成的志愿者精神,发展志愿文化,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要建立健全首都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发挥共青团组织和北京志愿者协会的优势,完善组织体系,开发服务项目,搭建活动平台,巩固和发展志愿服务队伍,更加广泛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谈到做好志愿精神与文化成果的保留转化时,北京团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强调,要整体保留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队伍,依托“志愿北京”信息平台,汇集170万奥运志愿者的信息资料,制作发放志愿者卡,实现对志愿者个体的有效服务和管理。要完善志愿者队伍体系,力争在三年内使全市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达到常住人口的30%。保留5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加大北京志愿服务公益实践项目的开发、管理和服务力度,到2008年年底,使市级公益实践示范项目突破1000个,基层公益实践项目达到10000个,搭建社会各界公众共建和谐社会的广阔平台。
“我们将努力使志愿服务精神长久传承下去,让志愿者的微笑永远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刘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