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东亚峰会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开幕,来自东亚峰会成员国的高级官员、东盟秘书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的代表、科学家逾百人与会。图为与会代表在开幕式后合影留念。中新社发孙自法 摄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日电 (记者孙自法)“东亚峰会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研讨会”十日在北京闭幕,与会东亚峰会成员国代表呼吁从政治、科技层面共六大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与会代表称,人口稠密、人居设施薄弱、海岸线漫长、生态系统脆弱是东亚地区典型特征,近年来东亚地区干旱、洪涝、高温热浪、台风、风暴潮等极端气候事件愈发频繁,是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东亚峰会各成员国、尤其是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较弱的发展中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
为此,东亚峰会各成员国在政治层面建议开展三方面合作,切实提高本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一是加强东亚峰会各成员国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土地管理、脆弱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综合管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合作,开展促进这些合作的区域行动,探索建立长期合作;二是鼓励各成员国把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纳入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各国在其制定国家和部门发展计划时考虑适应气候变化的因素并加以有效实施,发达国家成员国应当对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制定和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与政策提供必要的帮助;三是加强成员国间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信息共享,合作开展培训,提高公众意识。
在科技层面,东亚峰会各成员国提出,应在以下三方面(但不限于)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
一是加强气候变化对东亚峰会各成员国的影响、脆弱性评估与风险分析,包括改进区域气候模式和降低区域与次区域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开展适应技术与政策研究、适应措施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加强东亚峰会各成员国相关资料数据的共享;二是在农业、水资源管理、灾害管理、土地管理、脆弱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综合管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适应技术与资金需求评估,促进对相关技术的理解、开发与应用;三是加强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与适应合作研究,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救援机制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