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市共有五百多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因为站点的岗亭为蓝色,人们亲切地叫它“蓝立方”。在众多“蓝立方”中,朝阳区北土城环岛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服务任务重而与众不同。
这里紧邻奥林匹克中心区和地铁8号线,游客流量众多,最多时一天有数十万中外游客从这里转乘地铁进入奥林匹克公园,志愿者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站点的站长杨萍和伙伴们都来自于北京市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坚持志愿服务已经有五年了。
报名、批准、筹备、培训、制定应急预案……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中的奥运志愿者们,开始时并没有想像到这份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然而,从7月24日几万人观看第一次奥运会开幕式彩排开始,面对汹涌的人潮,他们渐渐明白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知道了自己应该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角色。他们明白:绝对不能出现一起由于工作疏忽或者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拥堵甚至踩踏事件。一旦到岗,每位志愿者都绷紧了弦,凡事都倾力而为、尽力去做,没有丝毫的懈怠。身为志愿者,他们还与各有关方面积极配合,做好人员的引导疏散、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日接待量平均在20万人次左右,使这里成为全北京“蓝立方”中最忙碌的一个。
今年北京的雨水特别多,大雨也给志愿者服务出了一道难题:很多没带雨具的观众都聚集在地铁口无法离开。这时,站点的志愿者们都坚持站在雨中,疏导着人群。一次,大雨来得很突然,站点只备有20个雨披,志愿者人手一件都做不到。站长杨萍看到地铁口人越聚越多,情急之下脱下自己身上的雨衣,披在一个抱孩子的母亲身上,大声说:“抱着孩子快走,进了场馆就好了。”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带动了所有的志愿者,他们把自己的雨衣给老人和孩子披上,同时大喊:“请不要停留,继续前行,进场馆就好了,有雨衣发送,雨天路滑,小心脚下。”人们走动了起来,有人说:“志愿者不容易啊,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浇点雨没什么,走吧。”
长达60天的服务是辛苦的,志愿者们都被晒得皮肤黝黑,但为奥运会服务的人生经历使每个人都感觉收获颇丰。刚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祝赫每天要为问路人重复同样的话达1000次以上,他感慨地说:“我长大了,志愿服务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课,非常有意义。”
第一次体会志愿服务的汪冰深有感触地说:“志愿服务不是靠热情,而是靠坚持,不是你穿上志愿者的服装,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志愿者了。做一天志愿者易,做一个夏天甚至更长时间不易,才是真正的考验。在这个开放式、无障碍交流的平台,志愿者为他人提供支持与帮助,不是职业角色,而是一种心态使然,为别人的需求去服务,所以我决定做一名志愿者,体会助人的快乐。”
据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