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从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到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改革开放30年,我党军事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指引着人民军队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国防实力和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不断提升。
走精兵之路
走进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由邓小平题写的“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这26个大字格外醒目。
“邓小平20多年前的题词,是对中国军队建设目标的总要求。”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季明说,它表明,继全党工作中心实行转移之后,这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开始了面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这一目标的确定,以及围绕实现这一目标的努力,构成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
“观水视其澜”。上世纪80年代,世界还笼罩着冷战的阴霾,邓小平就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并敏锐地洞察到: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
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中央军委开始酝酿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并着手军队的精简整编。
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引下,人民解放军向着“精兵、合成、高效”方向大步迈进。跨越式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国际战略格局出现重大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关键时期。以1991年的海湾战争为转折点,世界新军事变革进入一个新的质变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能否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能否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
1990年12月,江泽民高度概括地提出了军队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总要求的提出,为我军履行“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
1993年初,根据我国安全环境和军事斗争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从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了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目标和任务,也明确了我军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方向。
针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加紧争夺质量优势的新趋势,人民解放军把加强质量建设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方针。军队建设逐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应当肩负起什么样的历史使命?
2004年底,胡锦涛站在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高度,将我军历史使命科学概括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这就是: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人民解放军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军,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统筹主要战略方向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
确立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注重解决体制机制上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化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
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官兵在军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