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迎来创建50周年纪念日。人五十而知天命,而对于NASA来说,“中年危机”的迹象正在呈现:实现人类首次登月创举的辉煌过去已经渐行渐远,现役的航天飞机退役在即,新型登月火箭设计方案争议犹存,美国人可能要面临靠俄罗斯人载他们上太空的尴尬局面。金融危机的蔓延无疑是雪上加霜,给NASA争取经费造成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和欧洲都加快步伐推进自己的太空探索计划,让希望继续巩固太空优势地位的美国倍感紧迫。
有人认为,NASA只是在十字路口徘徊,危机也可能是转机;也有人认为,失却规划而又经费不足的NASA面临的岂止是“中年危机”,根本就是一场灾难。“步入中年”的NASA未来路向何方?突破瓶颈期后能否重现旧日辉煌?这对于未来的美国政府以及NASA管理层来说,无疑是一个意义深远的重大考题。
专题文字王希怡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10日说,它仍计划于2009年10月发射下一代大型火星车——“火星科学实验室”探测器,不会因预算问题推迟这一项目的实施。
到目前为止,“火星科学实验室”项目总投资已达19亿美元,早已大大超出预算。外界一直担心,“火星科学实验室”项目会因预算问题而进退两难。NASA高层官员10日说,要筹措更多资金,保证“火星科学实验室”成为美国火星探测的“旗舰”项目。
创建于1958年10月1日的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目前正苦于重新思索其自身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其中最让NASA官员头疼的问题,是如何跟相随近三十载的航天飞机计划说再见。
根据布什政府在2004年宣布的太空探索发展规划,NASA已经着手准备在2010年让现存的三架航天飞机退役,而把研究力量和资金用在打造新的太空船,把美国宇航员重新送上月球,并希望有一天能够登陆火星。
由于政治、经济、工程制造和国际关系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的压力,使得NASA要真正实现在2010年让航天飞机退役的计划,变得代价昂贵而且困难重重。
(本报综合报道)
现状
航天飞机退役带来“真空期”
本报综合报道首先,航天飞机的退役,意味着美国在5年内没有载人火箭可以上太空,美国宇航员只能搭俄罗斯的“顺风机”,前往美国纳税人有份资助的造价不菲的国际空间站。
如果航天飞机在2010年国际空间站完成建设后退役,而“阿瑞斯I”号和“猎户座”太空舱最早也要在2015年才能建成,其他私人太空项目也不可能在此之前完成。这意味着在中间的五年“真空期”里,美国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只能乘搭俄罗斯宇宙飞船的便车。
阿波罗13号总指挥吉姆·罗威尔认为,美国人花了大钱(总造价达1000亿美元)构建国际空间站,如果将来把空间站丢给俄罗斯人,或者依靠俄罗斯人才能去,这显然非常不合理。
对此,当惯“老大哥”的美国人自然觉得别扭。奥巴马和麦凯恩两名总统候选人以及很多国会议员已经表示希望延迟航天飞机退役的时间。
不过,延迟航天飞机退役时间同样也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特别是考虑到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未来NASA很难继续像过去那样财大气粗,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庞大的航天项目的发展。
未来
重返月球梦想还很遥远 本报综合报道虽然处于“中年”困境,NASA还是希望能够着眼将来。
2004年,为“哥伦比亚”号失事深感震惊的布什宣布美国重返月球、最终登陆火星的新太空计划。这一大胆计划受到NASA员工的欢迎,被视为是重振NASA士气的大好契机。
重返月球计划将耗资2300亿美元。但是,目前NASA每年所获得的170亿美元预算经费,却没有随新计划的展开而大幅增加。
不过,最近,NASA要求2009年的预算在原来布什总统许可的金额之上再增加26亿美元,有关议案已于今年6月和9月分别在众参两院获得通过。
此外,围绕新登月火箭“阿瑞斯I”号的设计问题,NASA内部也存在不同意见。根据现行的设计方案,“阿瑞斯I”号升空后很可能会出现晃动过分剧烈的问题,为完善设计方案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为此,NASA内部有一支专家和承包商组成的队伍另起炉灶,自行研究一种更节约成本的设计方案。而这种举动,无疑也将拖慢重返月球的计划进程。而一旦重返月球计划延迟,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整个计划能否顺利实现。
出路
NASA必须“变得更加成熟” 本报综合报道上述的种种问题,使得NASA内部准独立的安全小组发出警告称,最近几个月时间NASA员工内部存在异乎寻常的焦虑气氛。
美国太空历史学家琼·约翰逊表示:“现在庆祝50周年确实不是一个好的时机。我不想这么说,但确实,即使NASA不是在走下坡路,也是陷入了瓶颈期。”
曾在里根政府时期担任NASA高管的汉斯·马克表示:“这不是中年危机。这根本就是一场灾难。”
不过,NASA副局长韦恩·赫尔试图让人们不用太悲观。赫尔说:“我们确实是在十字路口徘徊,不过危机也可能是转机。”但是他也承认,如果当初能够避免一些决策的失误,今日的NASA应该不会陷入目前的困境。
当年,在与苏联进行登月竞赛期间,NASA享受的是与众不同的特殊待遇。肯尼迪执政期间,NASA甚至获得过一张数额随便填写的空白支票。但是,在抢先于苏联登月后,NASA获得的预算和关注度骤减。1970年,在尼克松总统关于“对NASA应该与其他联邦机构一样一视同仁”的一声令下,NASA便一直深陷泥沼至今。
当初,NASA是美国与俄罗斯展开太空竞赛下催生的产物。到了今天,正如赫尔所言,失却远见和方向的NASA必须要“变得更加成熟”。
这不是新“太空竞赛” 文/本报记者王希怡
10月4日至10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空间周”,今年的主题是“太空50年”。说到这个主题,刚过50岁生日的NASA难免百感交集——过去的50年既是自豪的资本,也是前行的重压。
相较航天“老大哥”的心事重重,“世界空间周”对于其他很多国家来说却是一个值得欢庆的时刻。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上个月顺利发射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日本H2A火箭连续8次发射成功,“月亮女神”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发射,首个载人航天设施——国际空间站“希望”号实验舱的大部分舱段在国际空间站组装完毕;欧洲更是迎来航天业丰收的一年:从年初“哥伦布”实验舱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到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伽利略计划)重新启动,再到欧洲首艘货运飞船(ATV)完成任务返回地面以及准备发射的多颗小型探测卫星,无不显示欧洲迈入太空的雄心。
也许是两者对比太鲜明,以至于一个美苏冷战时期的名词——“太空竞赛”又重新被人提起。在最近为NASA争取增加预算而提交给美国国会的陈述中,NASA局长迈克尔·格里芬措辞强烈地表示,担心美国在太空的霸主地位会逐渐丧失,他警告说,中国正在迅速成为美国的对手。
格里芬写道:中国在我们重返月球前实现它的登月计划将给世界造成一个深刻印象,那就是美国在太空领域不仅落后于俄罗斯,而且落后于中国。但是,白宫官员在将这封信递交国会前,将这句话和其他一些措辞删除了。格里芬也在他的电子邮件泄露后就公开表示他撤回所有激烈言辞。
美国官方并不支持重提“太空竞赛”的做法。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发言人表示,说到和中国的竞争,总统布什已经指出,无论对于月球还是其他星球,我们的太空活动都是一个探索过程,而不是竞赛。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新“太空竞赛”的说法,特别是非官方的说法,往往源于美国。持这一观点的人担心美国正逐渐失去其在太空探索的绝对优势,或者受政治利益驱使试图为NASA争取更多的预算经费。
有时,掀起一场新太空竞赛的想法看上去很令人兴奋。但是,美苏太空竞赛已经是非常深刻的前车之鉴:盲目掀起竞争只会加深各国之间的分歧和痛苦,不但不符合那些国家的长远利益,也不符合人类太空探索或地缘政治稳定的长期利益。
所幸在今年7月,中国和NASA恢复了太空合作谈判。现在,中美两国的目标是创建一个长期稳定的太空合作机制。与此同时,中国国家航天局和NASA官员还协商同意组建空间和地球科技工作组。
“太空竞赛”已经是一个过期的词汇。在新一轮太空探索热潮中,鼓励良性竞争和友好合作无疑比不计代价的盲目竞争更具实际意义,也更符合各国利益。最关键是,太空从来都不应专属于哪一个国家,它属于全人类。
金融风暴难影响NASA 本报讯(记者李明波)北京大学天体物理系的青年学者岳友岭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一直重视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并不会给NASA带来多少影响。
广州日报:2010年,NASA的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届时NASA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岳友岭:美国国内目前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有人提出让这些航天飞机超期服役,同时增加相应的维修费用;也有人提出设计新一代的航天飞行器,但这样就会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实现。不管怎么说,这些航天飞机一定会找到新的替代者,因为航天飞机对NASA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广州日报:最近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动荡,是否会影响到NASA的资金?
岳友岭:应该说,NASA目前还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就在今年的9月27日,美国参议院刚刚通过了授权法案,将NASA的2009财政年度预算提高到202亿美元。这个预算比白宫当初申请的金额还多了近26亿美元,比2008财政年度也多了20多亿美元。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就在NASA的财政预算通过第2天,美国众议院就否决了财政部提交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虽然这个方案最终也通过了,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美国上下对航空事业还是非常重视。
美国之所以非常重视航空航天事业,是因为他们长期在这个尖端科研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中国、印度等国的航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美国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此现在他们不会削弱NASA的预算。
当然如果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美国经济衰退的话,NASA也可能在项目上做出一些调整,比如会重点发展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项目,重返月球等耗资巨大的项目也可能会有所推迟。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