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晚,在秦皇岛市人民广场,高悬的彩虹门上,“用道德和人品打造正大食品事业”的大字格外夺目。秦皇岛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微笑着请过往市民购买、品尝他们现场加工的鸡翅、鸡串等熟食品。面对市民,公司总经理赵守宁代表全体员工郑重承诺:“正大公司坚定实践"生产道德,销售人品"的理念,永远不造假,决不让不合乎卫生及营养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
”
“当道德和利润发生冲突时,我们选择道德。正大的信条是:让每个合同养鸡户都能在企业的发展中获得合理收益。”
10月2日下午,山海关区孟姜镇前棉庄村南一座占地10余亩的养鸡场里,54岁的村民郎秋成刚刚卖完两万多只合同肉鸡,正在组织家人给鸡舍清粪、消毒,好引进下一批鸡雏。正大公司畜禽事业开发处副经理曹凯清来到养鸡场,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如果能够完成年初合同预定的养殖目标,到明年初他可以得到每只鸡0.15元的奖励,这是公司新近制定的又一项奖励政策。
老郎高兴地算起账来:我一年出七批,每批两万三千只,每只0.15元,这一下子又多得两万四千多元钱呀!他说,说啥也得实现目标。
据曹凯清估算,仅此一项,正大就将从年利润中拿出大约600万元。
离此不远,正在田里收拾花生的村民杨伟告诉记者,去年他养的一批5000只鸡因为天热感染大肠杆菌,损失500多只。根据公司设立的风险基金安排:成活率不足90%,养殖户收益不能保障时,可提供风险补偿。那一次,杨伟获得风险补偿金6000多元。
“合同养鸡户是公司的第一车间,是正大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受到损失,我们没有理由心安理得,必须伸出援手。反过来说,也只有养殖户收入增加了,养殖积极性提高了,养殖数量上去了,公司才能有更美好的前景。”公司副总经理吕攀这样对记者说。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中国名牌产品”……从公司1995年在这里落地生根,秦皇岛正大逐渐成就了越来越大的市场和响当当的品牌与信誉。荣誉加身的背后,是正大员工的艰辛跋涉。
5年前,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阻断了正大通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销路,人流、物流的停滞,切断了企业的生产原料供应链,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企业处于停滞状态。但他们没有让农民分担一分一毛损失,按合同价收购了养殖户的全部成熟毛鸡。一时间,企业库存大量增加,损失达6000万元。
第二年,禽流感疫情发生,很多国家宣布停止进口。正大公司依然规范执行与养殖户的合同,再次承担6000万元损失,如数如价收购合同成鸡,并派技术人员指导防止感染疾病,消除农户恐慌心理。
辽宁省绥中县养殖户曾遭受雪灾损失,是正大的援手让他们挺了过来,该县万家镇的韦立学对记者感慨道:“锦上添花不珍贵,雪中送炭最值钱。”
“企业要做百年老店,产品质量是根本。正大的信念是:让每个员工的人格品质决定每个产品的品质。”
“企业产品的质量能够集中体现出企业的道德水准和员工品质。我们生产的是食品,做的是良心工程。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或掺杂使假,说明我们的企业不是合格的、负责任的企业,员工也不是合格的、品质优良的员工。这样的企业和员工经不起社会的选择,早晚会被淘汰。”吕攀对记者转述总经理赵守宁的信条:“企业要做百年老店,产品质量是根本。正大的信念是:让每个员工的人格品质决定每个产品的品质。”
在员工人格塑造方面,正大有着独特之处———
连续三年在员工中开展好职工、好公民、好儿女、好父母和好夫妻“五好员工”评比。鼓励员工在企业里做好职工,为企业尽心尽力;在社会上做好公民,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在父母面前做好儿女,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儿女面前做好父母,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妻子(丈夫)面前做好丈夫(妻子),建设和谐、幸福的家庭。"每个"五好员工"奖励5000元,并要求1000元给父母,1000元给子女,1000元给配偶,1000元捐给社会公益事业,最后1000元留给自己。这一奖励实际上是给员工提供了一种价值导向。"他们坚信,员工有了好品德,就不愁企业不出好产品。
"你好,请更换工作服!"10月3日上午,当记者随同正大公司肉品生产部经理王学斌来到分割车间入口时,工作人员提醒。戴头套、手套、口罩,穿外套、胶靴,用粘滚粘去身上的浮尘,然后踏进门口水池消毒,用清洗剂洗手,在消毒液中浸手,擦干,再喷酒精,烘干……一整套程序过后,才可以步入车间。如果有员工浸手消毒不足30秒,被摄像监控发现,就要被扣掉奖金。
车间内,"全副武装"的员工们严格按照各道工序为肉鸡切腹、扒膛、卸腿、清洗、冷却、分割、速冻、包装、检测等,车间还备有一个流动洗手消毒箱,要求员工每工作一小时消毒一次。"这样会不会过于繁琐?"记者问。"我们是按照要求执行最严格的操作。一套好的制度并不在于向别人展示,而是要跟自己较劲。只有首先做好自己,才能出好产品。"王学斌回答。
据了解,秦皇岛正大在控制产品质量方面,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对养殖户"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供药与防疫、统一饲养操作规范、统一回收商品肉鸡"的管理模式。这如同建立起一个全封闭、安全的通道,保证从发放鸡雏到回收毛鸡的整个过程隔绝了公司以外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确保肉鸡在进入屠宰加工之前的绝对安全。
两年前的国庆节前夕,秦皇岛正大将6吨多、价值15万元的过期肉鸡、鸡翅、鸡肉串以及部分仿冒产品集中销毁。吕攀解释:"在人们的意识中,有一个误区,冻品多长时间都不会坏。其实不然,再好的食品冷冻时间长了,也会生菌。正大决不让任何不合乎卫生及营养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
在正大,几乎每天都要销毁几百只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肉鸡。
"正大决心让更多农户在通过合同养殖致富的同时,成为自觉按标准生产的"第一车间"工人。"
10月4日一大早,青龙满族自治县茨榆山乡农民杨进财驱车两个半小时,载着1500多只毛鸡来到正大收鸡处门前,拿出产地检疫证明、饲养记录、车辆消毒证明和产品检疫证明,工作人员挨个查验合格后又进行鸡群状况检查。
记者发现,他提供的饲养记录上密密麻麻地罗列着这批肉鸡进雏的日期,某天鸡舍的温度、如何控制,何时对鸡舍消毒,投入多少饲料,用了何种药物等等。"每天一笔一笔地书写养鸡日志,会不会觉得麻烦?"记者问。他笑笑说:"这是公司的要求,必须做好,供交鸡时查验。几年下来我们都习惯了,一旦漏记还觉得别扭呢!"
"严格按标准生产,一切照标准操作。"这是秦皇岛正大对相对难以控制的饲养阶段的一项硬性规定。
杨进财至今清楚地记着,3年前他向秦皇岛正大交售第一批毛鸡时,发现正大收鸡处门前贴着几张告示:谁的毛鸡中发现多少只鸡存在药物残留,公司拒收;谁的饲养日志存在伪造内容,经查验确认,拒收……"一开始我不理解,咋这么严格呢?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为我们好。"他说,3年过来,他不仅已经习惯于完全按照标准喂养,还改变了全家人以往散漫、随意的生产、生活习惯。
"没有严格的标准约束,就不会有一流的产品。"这是渗入秦皇岛正大4500多名员工和众多合同养殖户骨髓里的一项"铁律"。在孟姜镇前棉庄村合同养殖户郎秋成的养殖场办公室,记者发现《正大兽药成分及用量说明书》、《肉鸡饲养场卫生管理制度》、《出口备案鸡场免疫程序》、《禁用药名录及停药期规定》等一项项制度和标准都整齐地贴在墙上。"跟着正大走了11年,钱可以说赚了不少,人们都称我"郎老板"。墙上这些标准才是我真正的致富法宝啊!"郎秋成感慨道。他告诉记者,村里最初有五六家跟着正大养合同肉鸡,后来一些养殖户由于懒散的习惯适应不了公司标准,或跟不上正大鸡场设施升级的脚步,陆续被淘汰了。
"随着正大的发展,各项标准和设施的升级是必然的。经过长期合作,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我们正大的铁杆儿合同养殖户。他们是正大事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正大"第一车间"里当之无愧的工人。"吕攀满怀深情地表述正大与养殖户的关系。
在秦皇岛正大周围凝聚着5000多合同养鸡户,他们遍布秦皇岛三区四县,唐山迁安、迁西以及辽宁省的葫芦岛、兴城等县(市),直接参与肉鸡饲养的农民1万多人,有6万多人通过养鸡实现就业。农民通过饲养肉鸡累计创收超过80亿元,净收入超过6亿元。最让秦皇岛正大感到自豪的是:6万多农民通过与正大合作,成为懂技术、会管理、按标准生产的"第一车间"工人。
本报记者 吴永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