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手术分期付款”,郝女士顺利进行了心脏搭桥手术 |
本报10月12日讯(记者 江翡翡) 买房、买车“分期付款”不稀奇,而看病也可分期付款,并且免息,您听说过吗?“这个举措实在是太好了,真是救了我们一家人。”10月12日上午,做完心脏搭桥手术的郝女士说,每个月数百元的费用,她完全有能力偿还。记者从青岛思达心肺血管医院获悉,该院从两年前就开始试行“手术费分期付款”,如今11名患者全部“诚信还款”,这让医院有了进一步推广该举措的信心。
“之所以想到手术分期付款,主要是为贫困患者救急。
|
正是目睹了太多的这种“遗憾”,从两年前开始,医院开始尝试“分期付款”,当时让困难患者先交部分手术费,剩余部分由患者家属分期偿还,街道办或村委会担保即可。“不过,当时只是在内部偷偷执行,因为医院中不少人也很担心,意见难以统一,所以没有公开实行。”解主任向记者解释说,大家最担心的是患者病好之后不还钱或者无限期拖延,那样这项举措就无法展开了。
但令医院欣喜的是,经过两年的时间证实,各种各样的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截至目前,医院为11名缺钱治疗的患者实行“分期付款”,其中冠脉搭桥患者两人,瓣膜置换患者5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人,心律失常1人,共有欠款14.5万元。除有两人因为家境确实太困难而延期半年还款外,其余人全部及时还款。
“医院这一举措真是救命的,否则我只能回去等死了。”家住崂山的郝女士就是分期付款的受益者,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去年查出心脏上有个洞,但是一听手术费用需要3万元,郝女士就傻眼了,自己没有工作,丈夫一个月不到2000元的收入,一次性拿出这份钱来根本不可能,后来病情严重被转院到思达医院,在了解情况后,医院告诉她可以“按揭”,开始交了一万元,剩下的钱可以分两年还上。“每个月不到1000元,不用跟别人借钱我们自己就能承担,还不影响生活。”做完手术的郝女士信心十足地说,病好了,回去跟丈夫一起工作,争取提前将钱还上。
也正是患者的诚信,让医院彻底抛弃了担心。“现在详细的分期付款措施正在制订中。”解主任笑着说,他们现在对于患者的诚信非常有信心,决定把手术“分期付款”作为一项惠民措施长期执行,从而帮助更多的患者治好“心病”。
记者调查
推而广之尚需多方努力
在采访中,思达医院的解主任感慨地对记者说,他们其实特别希望社会各大医院和慈善机构都可以关注“分期付款”。“手术实行分期付款在医疗行业其实早就有专家提出,但是因为要承担风险,所以鲜有医院敢尝试。”解主任说,他们医院毕竟是一个心脏方面的专科医院,如果大医院也能够实施,不但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而且也能够真正形成一种良性循坏的氛围。事实上,除了心脏手术外,目前一些大手术如换肾、骨髓移植等,费用动辄数十万元,要求一次性付清对普通家庭而言确实难度很大,也是导致部分家庭因病致贫的关键原因。这种现象在大医院中尤其明显。“分期付款”的治病模式在大医院能否“破冰”?能否推而广之?记者对各方进行了深入调查。
患者
渴盼医院实施“按揭”治疗
据卫生部门的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在医院接诊的病号中,大约有30%的人应该住院,其中有一部分人因为经济原因得不到救治,“按揭”治疗无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救治,“按揭”治疗无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本报曾连续报道的白血病患者于春良正是“分期付款”的受益者,只不过帮助他的不是医院而是一名老人。10月12日下午,记者在市中心医院看到,小于已经顺利进了移植舱,在做手术前的最后准备。“其实刚查出白血病,知道要花几十万元的时候,我也向医院提出过分期付款的事情。”通过移植舱的电话,小于告诉记者,问了好几家医院,都说必须一次性交清费用,无奈之下,小于只能放弃,好在看到本报的报道后,好心的仲先生愿意借给他15万元,等小于病好之后再分期还钱。正是有了这笔救命钱,现在小伙子对生命充满了希望。
但是,像小于这样的幸运者并不多,仅仅在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记者就发现,九成以上的病号都在“苦苦支撑”,一半以上的患者正面临因缺钱而放弃治疗的危险。“我不想放弃,可是家里能卖的全卖了,能借的全借了,再也拿不出钱来了。”一名再障患者哭着告诉记者,他们都很羡慕小于,也希望能够分期付款治病,但是医院没有这项制度,单靠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助,又有多少机会呢?“如果医院实行‘按揭’,遇到什么大病,我们也就能进行治疗了,钱我们可以慢慢还啊。”在采访中,不少贫困患者纷纷告诉记者。
医院
风险太大操作也有难度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在岛城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中,还没有一家实行“分期付款”,那么,分期付款这种看病模式究竟能否在大医院中“破冰”呢?“分期付款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贫困患者无钱治病的难题,也可以解决因病返贫这一市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医院不是没有意识到,但是真正要实施,不但风险太大,操作难度也不小。”岛城一家三甲医院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像器官移植、骨髓移植以及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如果实施这一制度,医院就需要先垫付他们的费用,然后者采访时坦言,像器官移植、骨髓移植以及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如果实施这一制度,医院就需要先垫付他们的费用,然后让他们在一两年之内还上,这本身对医院的资金链就是一个挑战,而且一旦没有足够的资金,就难以向药品商和设备供应商等支付费用。
此外,通常有需求的人往往都是贫病交加的弱势群体,到期偿还欠款的风险大。如果出现问题,仅靠医院本身,是没有办法去强制还钱的,只能寄希望于患者的诚信。同时,如果实行分期付款方式,医院可能还需成立专门的部门,调查一部分患者的还款能力,这也增加了医院的成本支出。
还有一个原因也让大医院迟迟不敢探索“分期付款”,因为医疗救治毕竟不同于买车买房子,如果手术失败,那么,患者剩余的款项又该如何处理?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公立大医院一般病源充足,病床本身就相当紧张,这也是“变革”难以进行的一个因素。
部门
推广需要制度政策保障
“手术费分期付款确实能够使一部分支付能力较弱的患者受益。”对此,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由于部分资金仍在患者手中,因此也可让患者对医院的手术质量和后期服务拥有一定的主动权,这对医院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该负责人也指出,分期付款的看病模式不是哪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需要从制度上政策上予以保障。目前国家新医改正在紧张运作中,就是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本市各个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全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
而业内人士则指出,大医院要实行手术“分期付款”,仅靠卫生部门确实是不够的,应该有保险等行业的配套,才能真正将这一政策得以推广。
本报记者 江翡翡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