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了解到,三季度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前30名的楼盘的门槛明显降低,由今年二季度的2.85万元/平方米以上降低到2.71万元/平方米。银泰中心虽然以60000元/平方米的价格蝉联第一,但与二季度96177元/平方米的价格相去甚远。
无独有偶,除了高档住宅出现“意外”降价外,北京楼市里的普通商品房也出现了“虚降”现象。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显示,万年花城于2008年9月19日获得预售许可证部分“5-12号楼”,批准销售套数为82套、预售住宅预售均价为15000元/平方米。截至昨天,该楼号仅售出一套面积为103.98平方米的两居室,成交单价为6981元/平方米,相当于4.6折。
这一截至目前的京城房价最大折扣被很多人视作“价格彻底松动”的标志,但得知消息纷纷向万年花城咨询的消费者却被告知:“6981元/平方米的价格是绝对不可能的,目前该楼盘价格仍在12000元/平方米以上。”万年花城的一位销售人员透露,单价6981元/平方米的这套“著名”两居室实为一套抵押房,被基本按照成本价格估计后进行“抵押”。而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显示,正在预售的5-12号楼均价15000元/平方米,比“抵押房”高出一倍多。
上述偶然现象的出现,使得目前多数购房者对于开发商的“自言自语”并不感冒,依旧保持着“持币待降”的态势。对此,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前提是信息充分公开。由政府主导,让公众了解住宅的开发成本,有利于控制暗箱操作,各方就都能更理性地判断房地产市场,房价就能更趋向理性。(记者刘宇鑫)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