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不夜城:上海令人兴奋
作者 Jeff Randall (英《每日电讯》报经济版主编)::译者 朱庆和
“我曾以为中国是一个十分遥远、陌生的地方,是一个卖给我们廉价玩具的国家。现在我越来越深地认识到,它的发展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拿这个问题去问那些吃这行饭的人——外交部专家、中国研究教授以及跟中国有直接贸易往来的部分商人——你会看到从乐观到忧虑等截然相异的反应。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撰文认为,鉴于中国拥有庞大的贸易盈余,北京对全球事务的支配力注定会增强。核武库无关紧要,一锤定音的将是它的外汇储备。
8月,我同女儿一起到中国游览。没有人监视我们,也没有来自政府官员们的那套宣传。老资格的外国人或许对我们的反应不会感到意外,但对于99%从未到过中国的读者来说,我得承认:这是一个使人害怕、畏缩和不安但又讨人喜欢、让人着迷的国家,中国表现出鲜明的矛盾特征。我们的第一站是上海——中国大陆最富有的城市。
在从浦东机场到市中心的一个小时车程中,上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城市的绿色。我以为会看到混凝土庞然大物,但许多街道的两边都是林荫大树,让人想到殖民时代这座城市曾是欧洲人的乐土。
在上海许多基础设施都似曾相识。一些十分现代化的摩天大楼看上去似乎来自金丝雀码头(金丝雀码头是伦敦一个重要的金融区和购物区)或华尔街。商业帝国主义的大企业——无所不在的麦当劳餐厅和百威啤酒——竞相出现于巨大的广告牌和霓虹灯上。看样子上海的肯德基连锁店比伦敦和纽约还要多。
上海拥有1800万人口。即便在9月初,这座城市仍湿得令人难受。阳光似乎从来就没能穿透大多数由污染引起的雾霭。对于喜欢宽敞空间和清新空气的人来说,上海的堵车简直是梦魇。不过,假如你充满创业激情,着迷于24小时不间断的商贸交易,这座城市会让你兴奋。
近年来,就读英国学校和大学的中国学生稳步增长。事实上,英国一直在向这个知识饥渴的经济体输出教育。几年前,诺丁汉大学迈出更远一步,在距离上海3小时车程的宁波开办学校,提供跟本土相当的学位。
宁波的诺丁汉大学有3500名学生,并且有足够的空间使学生翻倍。你也许会想,这可不错,直到你发现,当大多数中国大学每年学费为2000~3000元人民币时,宁波的诺丁汉大学收费高达65000元。并非所有学生都是富人的子女。许多人来自父母为子女出人头地而省吃俭用的家庭。
这些幸运的年轻人学什么科目?电视研究,美容,体育心理学?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大约半数人选择国际经贸,目标是在渣打银行或汇丰银行的金融服务部门赚大钱。
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商业是生命线。随着国际油价高涨,上海股市呈自由落体之势(今年已下跌50%),工资水平逐渐上升,工厂关闭以及来自西方的一些主要客户的需求急剧萎缩,有一派人认为中国经济将彻底熄火。
不过我要提醒你,不要把赌注压在这个结果上。过去5年来逾10%的平均增长可能会放缓,但随着效率低下的小公司退出市场,许多大型出口企业将扩大生产。中国不会就此一蹶不振。
所以,对于英国的消费者和企业来说,中国是威胁还是机遇?答案当然是两者都是。但常识告诉我们,西方,特别是美国,不可能永远为了进口中国产品而从北京借贷。当中国开始向产业价值链顶端移动时,前景似乎会变得不妙。
(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12日) 青年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