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降息,积极有力,是国际协调的结果,是对全球化的正视,必将有利于金融危机的处理
一波三折之下,美国救市法案终以“改良版”的面目获国会通过。那边厢,欧盟版的协同救市也开始上演了。在7日结束的欧盟财政部长会议上,此前更多是在各自为战的各成员国终于摆出团结一致的姿态,同意协调应对金融危机。
然而,人们对美欧的救市意愿和方案能否奏效仍充满着疑问。
10月8日,西方主要央行同步降息。这一消息比仍是“自扫门前雪”的现有救市计划更有利于抚平世人的恐慌;但也有舆论认为,各大央行采取这种非常行动的事实本身,就已经表明市场状况恶化到何种程度了。
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英格兰银行以及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国的央行当日均宣布将基准利率降低0.5个百分点。路透社9日的一项调查显示,主要发达经济体预计将继续放松货币政策,除日本外七大工业国的央行都将再次降息。
在金融危机造成需要多国政府紧急出面“止血”的态势下,全球经济可能会有多糟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日发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说,受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冲击,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已经或接近于衰退”。
报告指出,金融危机也使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深受影响。总体而言,世界经济存在显著下行风险。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分别为3.9%和3.0%,大大低于去年5.0%和前年5.1%的增速,为2002年以来的最糟糕表现。
面对全球经济可能的“最糟糕表现”,全球性的应对之举,将是遏制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题中应有之义。
需要提振全球信心 此前有预测认为如果美国救市方案获得通过,美国股市可能立即反弹5%左右。但事实上美国改良版的救市方案并未能挽回市场信心。3日方案通过后,华尔街股市却是连续几个交易日大跌。
6日和7日,道琼斯股指更相继跌破10000点和9500点整数关口。欧洲股市更出现至少20年来的最大跌幅。至本刊截稿时,道琼斯指数更跌破8600点创出5年来的新低。美国《华尔街日报》称,这是全球市场对欧美的这些措施普遍投了“不信任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目前的市场出现了转向。她认为,原来问题集中在金融危机上,到了救市方案出台后,已经转换成一个信心危机了,换句话说,就是对美国金融体系和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的失望。
陈凤英指出,金融危机最大的问题是市场信心,恐慌可能引起崩溃。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就是信心危机。另外信心危机带来惜贷,就是说不是没有钱,而是金融机构不敢出钱,怕出了钱回不来。现在很多股票价位很低,但没有人去捞底,市场资金就出现了短缺。还有一个是惜购,很多消费者也不敢去买股票。
此外,美国目前的消费信心指数非常低,作为一个信贷消费拉动的市场,消费信心指数的低迷很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使得其经济陷入衰退。
至于欧洲,陈凤英认为,8月份欧洲的呆坏账比率接近美国,但欧洲比美国显得更恐慌,这在于欧洲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共同的财政政策,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较难协调。
对于美国的方案,陈凤英评论道,这个方案本来就不是完美的,它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临时的、短期效应的、为防止短期内市场崩溃的应急方案,所以方案的问题就在于它是治标不治本,也无法使人们很快摆脱恐慌心理。
不过,陈凤英认为,目前看,演变成造成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那种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恐慌会随着几大央行的协同降息和后续措施而有望逐渐平息。30年代的大萧条曾造成长达10年的衰退,到二战后美国股市市值还只有1929年2月的42%。
在陈凤英看来,全球合作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是对的,可以说现代人更聪明更有处理危机的经验,可以避免大衰退。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也认为,最新金融动荡使得西方金融体系被“撕裂”,但仍可能修复,不至于演变成上世纪的“大萧条”,除非监管机构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分析指出,美国的药方方向是对的,但要真正达到稳定投资者信心的效果显然还需要一些时间。
根据方案,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如何使用有很多程序,而且将分阶段由国会授权使用,此外还涉及到定价、选择企业和政府控制权等问题,因此不可能对稳定投资者信心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至少可以让市场喘一口气。
沈明高认为,问题是此次金融危机仍存在各种不确定性,例如其究竟可能恶化到什么程度、隐含的危机还可能带来怎样的二次伤害等。
不过,沈明高指出,美国社会前两次大危机,即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80年代的储贷协会危机,都没有因为政府的出手而影响金融市场的地位。
这一次的干预则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这只是临时措施并配以明确的退出机制,则市场活力有重新焕发的机会;二是变成常规措施,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则美国和美元将难以避免衰落。他认为,市场能否回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从全球性角度合作应对 香港光大银行高级研究员周八骏博士10月9日在媒体撰文指出,眼下难以估计这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将持续多久,结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各国(地区)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在北京时间10月9日早上对中国媒体举行的电视电话会议上,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麦考密克一再呼吁各国协同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他说:“我们所有的国家都受到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何加强国际合作以寻求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和维持全球经济健康的解决办法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此次金融危机显示出“危机处理与金融重建并行”的特征,这是以往的金融危机处理中没有的。他认为,美国目前有这样的实力和智力储备,在处理危机的同时重建其金融体制,完成金融上层建筑包括中间评级机构体制的改革,使危机变成转机。
刘军红认为,美国的救市计划能否起作用需要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条件,而且国际方面的因素显得更为重要。如果美欧日等国仍然自顾自而不是互相配合协调,国际金融系统就会出现更大紊乱,造成危机的深化和恶化。
对于此次多国空前的协同降息,刘军红评论说,联手降息,是国际协调的结果,是对全球化的正视,必将有利于金融危机的处理。
但这位日本问题专家指出,日本置身于外,反映了日本对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的误判。当前的金融、经济形势容不得“单打独斗”,国际协调必不可少,共渡难关是化解风险的惟一选择,也是由危机到转机的战略选择。
刘军红认为,今后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恐将是国际协调为主的美元体系,既不可能是美元霸权体系,也不可能是欧元的霸权体系,更不可能是日元的霸权体系。日美欧与新兴国家的全面协调应是惟一的发展方向。
他认为,此次中国联动降息,应该是对时代特征准确把握的反映。中国人民银行在8日宣布,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西方主流媒体普遍认为,这一举措是全球联合降息行动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共同维护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所研究员陈宝森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总的来说,未来全球金融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仍离不开美国主导的圈子。但是,美国的金融实力逐渐削弱,新兴国家影响将加大,这是可以预期的发展态势。
善于从危机中汲取教训 这是一个大危机、大调整、大改革。陈凤英认为,即使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持续了10年,还是迎来了五六十年代的新繁荣。这一次的华尔街危机也不会例外,但在解决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本问题时,要给其他新兴市场更多话语权。
在世界金融动荡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期待与关注。受访的有关专家表示,中国希望美国采取的救市措施能够尽快见到成效,这既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中国近年来通过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一定成效,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稳健、安全。这对于中国应对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撑。美国引发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风险可控,不会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沈明高指出,中国目前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如若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对中国未来两三年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他认为,中国此次的参与将是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内容,既可以从中学习到处理危机的经验,也可以得到投资机会,对中国长期经济发展和全球战略都有好处。
从中国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视角看,有关权威专家强调道,中国面对外需减少、出口减缓的严峻形势,可以通过依靠劳动力和资金优势,依靠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和投资空间,进一步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以自身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经济稳定发挥作用。
而根据危机演变发展情况,有关权威专家建议,需要深入研究分析这场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发生在美国,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美国金融业出现的创新无度、监管无力等情况,对我们有哪些警示与借鉴;如何处理好金融分业与混业的关系;怎样判断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这有利于我们减少决策过程中面对的不确定性,增加可预见性,更好地确保金融安全。(记者皇甫平丽李洁)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