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北京市中小学校将把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今年底北京市教委将在全市中小学设立综合素质评价的平台,这是北京市教委继六年义务教育课改后下一步实施的主要工作。
记者今天上午从北京市义务教育教材改革第一轮实验工作总结会上获悉,北京市从2001年秋季起,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实验,至今,绝大多数区县和学校完成了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第一轮实验工作。
志愿服务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据介绍,去年9月,全市所有高一学生都开展了“学生成长记录”的评价活动,学生所参加的社会实践以及实践报告等都纳入其成长记录。今后,北京市将全面推进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汲取奥运教育和学生志愿者的成功经验,把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中考尝试多种测试方式 此外,市教委将继续改革和完善初中毕业考试和中考制度,加强对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研究和改革,重视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尝试并推广多种测试方式。
据了解,在课改过程中,义务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更强调学生的多元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有相关研究显示,自我评价有其他评价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北京市还在全国首次展开了学校评价,全市中小学校通过学校评价收集信息,促使学校领导及教师对学校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推动学校发展。
下一步推进校本课改 根据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新课改进一步创造了更为有效和丰富的课程内容,新的课程将关注点锁定在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以及价值观的获得,在教学层面上,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有了比较大的调整,各个学科都突出了新课程的标准。在新课改中课程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国家统一设计课程变成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北京市从2001年以来,对三类课程,北京市教委采取了分阶段、分类型、分重点的推进。各学校都实施了新的课程计划,编制了新的课程安排表,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了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市教委表示,校本课改对学生特色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下一步将把三级课程的整体推进作为教材改革的重点。党晓晖 (来源:京报网-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