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子师长”、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原副军长吴长富在火灾现场。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岁月无痕。可21年前,那道烙在大兴安岭林区的烧痕虽经岁月洗礼,却依然历历在目。
当焦黑的土地上再度青翠的时候,记者在长春一座幽雅的小院里,采访了仰慕已久的“大胡子师长”、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原副军长吴长富。
昔日叱咤风云的“大胡子师长”,如今已经是年逾七旬的长者,可依然精神矍铄。谈起21年前的那段难忘岁月,亦如打开记忆的长河。
“我们师是第一支奉命开赴扑火救灾前线的部队”
话题是以他带领全师官兵奋战28昼夜所完成的任务开始的:“我们师是第一支奉命开赴扑火救灾前线的部队。28个日夜,全师官兵转战东西两大火场,连续打了4个战役,先后两次保卫塔河,和兄弟部队、森林警察、当地群众一起,共扑灭一公里以上的火点231个,消除10公里以上的火线17条,打宽80米至100米的防火隔离带125.5公里,胜利地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中央军委给我们师和我个人分别记了一等功。”
“当时火灾情形怎么样?面对突发情况、生死考验,您是怎样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记者问。
“当时,灾情非常严重,震惊了全国。那是1987年5月8日晚上6点40分,我们接到扑火救灾命令,全师经过4个小时的紧张准备,当晚10点多就分四个梯队出发,经过8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9日下午5点左右,和政委刘森率领第一梯队赶到塔河。在路上,我们就紧急动员,其实,官兵一个个情绪高涨,士气非常高,根本不用我们说过多的话。后来任务完成,我们政治部门在挖掘整理先进事迹时,才知道很多干部和战士是瞒着伤病上的。”
“临危受命,千里奔赴,战前准备真是干净利落。据说战斗就是从塔河开始的?”
“是啊,当时塔河火情十分严重,大火已逼进距塔河30公里处,塔河县城上空浓烟滚滚。塔河一旦被烧,县城5万多群众和国家财产,大兴安岭南麓的大片森林,都将遭受灭顶之灾,我们心急如焚。一下车,我一面组织开设指挥所,命令部队抓紧做好扑火准备;一面找地、县领导请领任务。当天晚上,军区首长给我们打来电话,传达了国务院领导"死保塔河,不让大火向大兴安岭南麓蔓延"的指示。同时,全权授命我为东线扑火总指挥。我一看地图,立即明白,要保塔河,必须首先保住塔河的屏障——绣峰林场。绣峰是塔河的门户,一旦绣峰不保,塔河也很难保全。在决定塔河命运的关键时刻,我们师的4个团和兄弟师的一个团以及千余名群众,很快集中到距塔河23公里处,摆开了十几公里的人墙,于10日凌晨打响了保卫塔河的第一仗。”
“为了遏制大火向前推进,我们决定以火攻火”
“水火无情。当时的情况是不是非常危险?”
“非常危险!山火和绣峰之间的唯一屏障就是一条公路和铁路,外加一条小河,当时火势直逼公路,一旦大火越过公路,整个绣峰林业公司将化为灰烬。为了遏制大火向前推进,我们决定以火攻火。就是先打出80至100米宽的防火隔离带,再以道路、河流为依托,主动点燃可燃物,顶住烧来的火头,减弱火势。”
“以火攻火?那岂不是更危险?”记者一脸疑惑。
“风险是很大,一是以火攻火搞不好会扩大火势,加快大火逼近塔河的速度,救火不成反落个放火的罪名;二是如果组织不好,很可能把部队和群众卷进去,造成人员伤亡。”
“对啊,风险这么大,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当时您是怎么想的?”记者追问。
“当时很多同志都劝我放弃这种办法。可我经过反复权衡,只有这种办法才能阻挡火势,风险是有的,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危急关头,就要敢于承担责任!所以,我据理力争,坚持己见,当时在场的林业部徐有芳副部长、省委周文华副书记也同意了我们的意见。”
谈到这时,吴老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我们决心定下后,立即展开堵截。干部战士每隔3米一个人,一字拉开,开始点火,风和烟刮得人睁不开眼,大火把他们的眉毛、头发烧焦了,把脖子、手和脸烧起了泡,可大家全然不顾。塔河县县长荆家良几次命令他们撤下来,可是没有一个后撤的,急得他只好鸣枪示警,强令大家退下来,可是打红了眼的指战员们,还是没有退下来。经过全师连续4天4夜拼搏,终于把大火拦在了公路以北,绣峰和塔河保住了!”
“只带了3天口粮,可是没有想到一口气干了28天”
听吴老的讲述,记者仿佛也跟着吴老回到那个惊险的时刻。“当时你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饥寒、困乏、危险!我们刚上山时,以为打几天也就结束了,每人只带了3天的口粮,没有一个人带背包。可是没有想到一气就干了28天,全师官兵经受住了平生以来罕见的严峻考验。但我们以苦为乐,大家在桦树皮上写下了豪迈的誓言:"苦苦苦,兴安吃苦心不苦;乐乐乐,塔河民乐我也乐";"火烤烟熏,吓不倒灭焰猛虎;饥饿困渴,难不住降火蛟龙",火场上到处充满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后来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大胡子"师长,甚至不知道你本来的名字,这个"大胡子"成了您的"名片",到底是怎么来的?”
吴老一听,展颜一笑:“当时我担任东部火区总指挥,负责4个师、1个旅、1个团及森警、群众共2万6千余人的组织指挥任务,压力比较大。那些天,我只睡了4个小时觉,稀里糊涂地吃了7顿饭。由于连续作战,体重下降了16斤,胡子长一公分多长也顾不上刮。所以当地群众都叫我"大胡子师长",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就这么传开了,没想到竟传遍了全国。”
“火线被征服,500名新战士也随之瘫倒在山地里”
“在整个过程中,最令人难忘的是什么?”
“那太多了。比如说,在艰难困苦面前,师、团各级领导干部处处为部队做好样子。12名师党委成员,每天都同部队一样爬山穿林,风餐露宿。师政委刘森密切配合我指挥,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火线上。有一次,他连续48个小时在现场指挥扑火。战斗结束后,他连腰都直不起来了,当警卫员撩开他的衣服看时,发现他后腰上已贴了16块风湿膏药。师参谋长张向春,患有严重的腰肌劳损,上山前还在医院治疗,打火25天,他始终与部队一起吃在火场,睡在野外,被干部战士称为"火场铁人"。师教导团参加扑火的500多名新战士,在一次扑火战斗中,连续奋战了52个小时,打了4仗,只吃了一顿饭,基本上没睡觉。特别是最后一仗,一条长约18.5公里的火线,蹿入樟松林带,火势很猛,火苗2、3米高。16日晚7时,这些新战士与大火展开了追歼战。许多新战士困乏得直撞大树,前额都碰出了血;有的累休克了,救醒后又挣扎着冲向火场。一直到早晨3点多钟,火线才被征服,500名新战士也随之瘫倒在山地里。干部们怕战士们着凉,就用手推,可怎么也叫不醒,最后连队干部只好喊"大火来了",战士们才一个个醒来。在干部、党员的组织下,大家互相搀扶,唱着《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一瘸一拐地下了山。”
不知不觉,采访已过了两个多小时,为了不影响吴老休息,记者合上记得满满的采访本向吴老告别。吴老对记者说:“不要过多地写我,多写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多写写我们的战士。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我们师在塔河保卫战中取得的胜利,是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也是各兄弟部队紧密配合、相互支援的结果。任何功劳都不能记在个人的头上。如果离开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援、战士的拼搏,莫说是一个"大胡子师长",就是十个"大胡子师长"也一事无成。如今,我已退休,每当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我倍感欣慰”。(王晓峰王绍波石斌欣)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