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几天时间,Chrome 就丛浏览器市场这个大蛋糕上,抽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小块。这只是浏览器大战的开始 |
以Ubiquity 为代表的强大插件,大大增加了浏览器的功能 |
Google 采用漫画的方式向公众讲解Chrome 的功能和特色 |
Chrome 点燃浏览器“四国大战”
Google 的浏览器Chrome 来了。这个看上去异常简单的浏览器将打破IE、Firefox 和Safari 原本“三国鼎立”的局面,将浏览器之争升级为“四国大战”。这是一场与我们的网络生活息息相关的战争。
文/ 王晓光
像Google 的其他产品一样,浏览器Chrome 是以救世主的姿态公诸于世的。Google 在官方博客上用了这样一句话说明开发这个新浏览器的初衷:“我们认识到,网络已经不再以文字为主了,它进化了,充满各种媒体格式和互动程序。
|
Chrome 当然是一个“很Google”的产品,比如它的清新和简洁,跟Google搜索主页和Gtalk 的聊天界面一脉相承;还有它未完成的版本形态,Google 总喜欢推出处于测试版阶段的产品,或者开玩笑一般地将一个成熟产品命名为Beta版。同时,它像其他Google 新产品一样,引发了互联网的讨论热潮,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热潮中却有些尴尬的成分。因为几乎在所有评测的最后,都有一段“但是......”。对Chrome 表示好感的人占了多数,但就此宣称自己将完全倒向这个浏览器的人却寥寥无几。当然,对于Google 来说,这仍然是一次几乎可以打满分的首发,毕竟,那些把“但是......”写在评测最后的人对Chrome 怀有的良好期望,在不远的将来也许就会改变他们在浏览器大战中的局势。而Chrome的发布,已经加速了这场发生在互联网“门口”的战争。
更快更稳更安全的Chrome
Google 推出浏览器其实算不上什么新闻,几乎人人都知道它会有这么一个统领互联网全局的产品,问题只是它什么时候来。9 月1 日,Google 首次宣布Chrome 的消息,并于第二天火速开放Windows 版本的下载。与以往的宣传方式不同,Google 用了一套自制漫画来阐述这件产品。在Chrome 推出以后,这套漫画还被制作成限量版图书在亚马逊上出售,最贵的一本成交价超过1500美元。无论这场浏览器大战的结果如何,Chrome 的诞生和加入都已经是这段历史中一个值得被标注的章节了。
对于浏览器这样一件重要的产品而言,以漫画形式来发布有点开玩笑,但效果似乎不错。虽然其中有很多一般网民根本不会感兴趣,也完全看不懂的技术讲解,但插图和少量文字的配合,仍然精准地说明了Chrome 的各种特色和优点。比起一场充满技术词汇的枯燥的发布会,漫画或许真的是更好的诠释方式。(你可以在这个专用站点看到这套漫画的中文翻译版:https://chrome.api.li)
从Google 公布Chrome 相关信息的那个时候起,就有技术派的Google狂热分子(很多Google 粉丝不懂技术,有好感只是因为其品牌形象和文化,甚至公司的菜谱)就开始研究和分析这件产品的细节了。从技术上来说,Chrome有一些创举(比如一个页面打不开不会使整个浏览器退出),但绝大部分特色都只是目前主流浏览器的强化。
看看它有什么能耐,在发布下载的9 小时后就占据整个互联网份额的1%吧。稳定—每个标签页分开工作,一个数据量很大的网页不会拖慢其它页面(这也导致Chrome 占用更多系统资源,但Google 聪明地将之解释为“多付出一点点成本”);安全—一是因为现在的恶意网站主要是针对IE 浏览器建立的,二是Google 可以利用自己庞大的数据库建立起恶意网站列表,有效进行警告和查封;快速—它为网络程序特别进行了优化,在打开Gmail 或是Google 等网络程序时更加流畅,这也正符合Google 始终强调的:它是为充满各种媒体和互动程序的网络而开发的。
浏览器大战:升温还是全面开战?
如前所述,Chrome 一向被视为Google 早就藏在盒子里的道具,人们感兴趣的只是拿出来的时机。而Chrome之所以选择在此时面世,主要是因为两个契机。首款浮出水面的Android 手机(Google 必须在里面放一款浏览器),以及微软刚刚发放的IE 8 浏览器测试版。在观察家眼中,后者更具决定性。
IE 8 中包括了一些“为保护用户隐私而增加的功能”,包括对Cookie 的定期清空,以及不留痕迹的上网模式,这些都被Google 看成极大的威胁。正是靠着对用户上网痕迹的收集和统计,Google才建立起针对用户口味发放广告的模式,并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免费公司”。
比起上世纪90 年代那场IE 对网景的浏览器大战,这一次显然热闹了很多。不光因为“参赛选手”翻了一倍,也因为浏览器之争直接决定着亿万网民的“生活方式”。微软的IE(包括thon 等根据IE 改造出来的浏览器)、Mozilla 的火狐(包括Camino 等轻便版本)、苹果的Safari 本来已经建立起一个“三国鼎立”的稳定局面(尽管份额差距很大),但现在,Chrome 有可能改变一切。
像任何一场战争一样,浏览器大战的参与者之间关系错综复杂。Chrome和Safari 使用的都是Webkit 引擎,可以算是师出同门,但两者之间在移动浏览市场上将有一场激战。移动版Safari 是iPhone 最成功的卖点之一,而Chrome背靠的Android 操作平台则是iPhone最大的对手。3.0 版本的Firefox 刚刚创造了单日下载的世界纪录,Mozilla 和Google 之间的关系更是如胶似漆——在Chrome 诞生之前,Firefox 是Google对抗IE 的强力工具。至于IE, 则是Chrome 最大,也是目前唯一真正的敌人。正是因此,Google 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发布供Linux 和Mac 平台使用的Chrome。因为大战的主战场是Windows。
虽然Chrome 发布还不到一个月,也不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版本,但浏览器的世界里已经热闹起来了。首先发起进攻的是微软。有消息称,他们正在考虑对Google 提出反垄断诉讼,理由是后者利用Chrome 整合了多款搜索引擎和在线程序。但业内人士普遍觉得这个官司打不成——Chrome 根本就是开源的,谁都可以借鉴它, Google 甚至没有把自己的搜索引擎设为浏览器默认值。随着战场上火药味渐浓,浏览器的每一个小错误都会被揪出来供人指摘。有人在Chrome 的用户协议上发现了一项“霸王条款”,规定Google 拥有通过Chrome发布的内容的版权(自然包括了网络文档和博客)。这一争议以Google 的快速回应和修改告终,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但经过此事,恐怕他们也意识到了有多少双眼睛正盯着自己。
IE 的地位决定了它的优势,但一些微妙的改变正在发生。9 月中旬,淘宝旺旺和支付宝推出了基于Firefox的插件,其目标就是让用户即使不用IE,也能完成购物和支付。在以前,网上银行和购物网站对IE 的“偏心”一直受到Firefox爱好者和Mac 等小众用户的抗议。这个举动未必跟Chrome 有关系,但更多人正在意识到,浏览器是可选的。企业用户和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也将为浏览器大战加上一把火。
网络生活走向何方?
Google 在Chrome 的宣传漫画里说:“我们希望其他人借鉴我们的想法,正如我们借鉴其他人的好点子一样。”这不光是一句漂亮的说辞,而是切实的需要,因为这种借鉴势必在日后反复发生。Google 一向是一个不断带来好点子的创意团体,更重要的,他们少不了其他浏览器已经实践过的成功经验。而当浏览器界发生大变化的时候,我们的网络生活毫无疑问会被改变。
浏览器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网络生活方式。在thon 等一些浏览器里,你只要选中一段文字,用鼠标轻轻拖曳它,就能在搜索引擎里看到更多关于它的信息。更明显的是Firefox。Firefox 3 地址栏的改进堪称“革命性”,你无需输入正确的网址,也能在浏览器的提醒下找到要去的网站(在Chrome 中,这个功能被借鉴并升级了,只需输入一个词,它就能“回忆”出你去过的包含这个词的网站)。更不要说Firefox 的插件和拓展功能——利用广告阻挡插件,谁都可以屏蔽掉90% 以上的网页广告,大大提高网速的同时也免去那些讨厌的花哨广告;在没有金山词霸的情况下,一个划词插件就能实现实时的词典功能;在Youtube 上看到了有趣的视频,只需要点一下按钮就能下载到硬盘上......
嫌弃这些便利功能的人,要么是压根不知道,要么是觉得自己无需那么高级和复杂。但网络不是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吗?互联网上有那么多种不同功能和性质的网站,要把它们用得更好,浏览器必须越来越高级,而插件本来就是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的工具。
8 月下旬,Firefox 上推出了一款史无前例的强大插件Ubiquity,其口号是“连接互联网上的一切”。打开它以后输入“ Email”,浏览器就会为你显示最近一封Emal 的内容摘要;在网页上选中一部电影的名字,打开Ubiquity 后输入“imdb”,浏览器会在imdb 里搜索电影的信息。利用这个插件,用户可以轻松地完成一些原本步骤繁多的工作。只需要像跟浏览器聊天一样输入几个字符,它就能自动生成一封e-mail,其中包含了一张约会地点的地图,在以前,做这件事的第一步是打开截图工具。
Chrome 遭遇一时热情后迅速冷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插件的匮乏。但Google 应该不会为此担忧,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和Chrome 的既有优势,插件作者前来投奔只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Google 和Mozilla 的合作协议将在2011年到期,到时候,少了这个强大后台的Firefox 还能生存得下去吗?有传闻说Google 甚至负担了Mozilla 一部分员工的薪水。对于插件作者来说,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Chrome 都比Firefox更有前途,更值得投入精力。而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更多人从IE 转向Chrome,那么就会有更多人开始享受更便利的网络生活。
不出意外的话,Google 将从Firefox这里得到大量优秀插件。那么,它会带来什么?它会让我们离“云”越来越近。“云计算”是现在很多网络公司极度推崇的下一代网络概念。它把我们的数据和我们所需的服务,比喻成一朵巨大的云,悬在空中(而非像现在一样储存在各自的电脑里);我们通过各种入口去“云”中获取信息和数据。在Google 的蓝图里,不管用Windows、Mac 还是手机,Chrome 应该是每一个人通向“云”的入口。Chrome 已经为在线程序的读取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在这一做法的鼓励下,在线程序也许会迎来又一次爆发。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事情在网上完成。
浏览器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但这也是一个很难发生巨变的领域。微软击败网景的时候,靠的是浏览器与操作系统的捆绑。到了今天,捆绑已经因为反垄断条例而松动,但却依然存在。使用IE 的70% 网民中,有多少人是在乎自己的浏览器有多少功能的?又有多少是Chrome 的潜在用户?这是Google 在公布浏览器后将要面临的又一个尴尬局面。那些试用了Chrome 后决定暂时放弃它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Firefox 的使用者,他们写在“但是......”后面的话,大部分是“它缺乏我需要的插件”。在想办法让浏览器变得更强大的同时,Google 还应该考虑一下,如何去说服那些对浏览器特性既不了解也不重视的用户。也许他们应该参考一下任天堂的案例,看看他们是如何把那些以前总是皱着眉头的老人和妇女拉到电视机前去玩Wii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