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员、心理专家受邀出庭
两份报告为犯罪少年“求情”
“该同学在校时表现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比较老实,热心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乐于助人,不欺负弱小……”当社会调查员宣读这样的调查评价时,站在被告席上的小雪惭愧地低下头,任凭眼泪砸在手铐上。
|
10月14日,与小雪同庭受审的还有5名少年,这些不满16岁的孩子为了抢钱上网、抽烟把自己送上法庭。当日,和平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首次邀请社会调查员和心理专家出庭协助审理,他们出具的“社会调查报告”和“心理分析报告”将对合议庭的量刑产生重要影响。
6名中学生聚集在一起,从上网、喝酒、抽烟中寻找刺激。家长给的零花钱不够用,他们在马路上看到低年级同学,便连打带骂地从他们手中“借钱”。价值千元的掌上游戏机只卖280元,名牌手机也只卖100元,抢来的手机、游戏机被他们以超低价销赃,赃款全部用于上网、抽烟。五起劫案中,最少的一起只抢得了8元钱。小雪就是他们中的一名女生,今年3月初的一个晚上,当几名少年再次抢劫时,民警出现了……
在进行常规的庭审程序之后,作为少年法庭的独有程序,和平区法院少年法庭首次要求社会调查员与心理专家出具6人的“社会调查报告”及“心理分析报告”。虽然6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但他们的“社会调查报告”却极为相似——父母离异或者常忙得忘了管教孩子。
小雪的“社会调查报告”就极具代表性:小雪的学习成绩尚可,在同学眼中是个热情的“好人”。父母离异后,小雪与母亲一起生活。虽然家庭条件优越,但母亲工作繁忙,对孩子身心发展缺乏关注,造成孩子个性较强,比较任性,对好坏朋友的界定不够清晰,识别能力差,缺乏个人主见。
在6名少年被告人的两项“报告”最后,社会调查员和心理专家都向法官求情,“他们是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从宽恕、理解、关爱出发,化怨恨为宽恕,让他们冷漠麻木的心得到温暖,重新回到社会。请求法院对他们从轻处罚。”
本报记者 朱峰 通讯员 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