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疆日报网 作者:韩沁言 [2008-10-15 10:35]
新疆新闻网10月15日电 “过去这荒漠盐碱滩,真把人愁死了,庄稼长不了,还落个满天扬沙。如今沙碱窝长满‘摇钱树’。”说起通过种植红枣治理荒漠盐碱地并带动增收的可喜变化,若羌老百姓感慨颇多。
拥有“华夏第一县”之称的新疆若羌县,行政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沙漠高原面积却占到90%。由于若羌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紧邻塔克拉玛干和库姆塔格沙漠,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风沙干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困难。为从根本上遏制和治理荒漠化,近年来,若羌县确定了“用产业化引领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新思路,实施了发展红枣产业、栽种防护林等生态产业工程,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打造生态产业引擎,延长产业链条,让农民有甜头,企业有赚头。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该县在培育和引进生态产业龙头企业上狠下功夫。几年来,新疆楼兰枣业有限公司、好想你枣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红枣加工企业相继落户若羌,新疆楼兰特色干鲜果蔬交易市场也在当地开工建设。在荒漠盐碱地治理中,该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栽种枣树,既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现在最好的红枣每亩收入已突破万元,一般的农户一亩红枣收入也可达到四五千元。
若羌县吾塔木乡库尔贵村60岁的农民宋礼告诉记者,他家有16亩枣园,去年卖枣收入22万元,今年风调雨顺,红枣的收入会更高,真正是“不毛之地披了绿,沙窝长出‘摇钱树’。”看得见的效益激发了广大农民大搞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短短8年间,若羌县枣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2万多亩,实现了全县农牧民家家有枣园。
如今红枣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去年红枣收入已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红枣产业在农牧民增收中的支柱作用更加明显。
在引导农牧民发展红枣产业的同时,该县更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随着植树造林、封沙育林在当地的开展,森林覆盖率逐年扩大,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0.31%扩大到去年的1%。
若羌县副县长唐明君说,科学谋划,找准利益的结合点,生态产业大有可为。到2015年,若羌县红枣种植面积将达到20万亩,优质枣果总产量达到4万吨以上,农民纯收入中70%来自红枣产业,并争取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率先突破万元大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