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布什总统的前演讲撰稿人戴维·弗鲁姆最近在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上撰文指出:美国下届总统不可能从根本上修改布什政府的政策,布什及继任者之间将具有很强的政策连贯性。就布什的亚洲政策而言,与布什上任时所面对的亚洲相比,布什留给其后任的是一个在战略上更加亲美的亚洲。该刊9/10月号刊登了弗鲁姆这篇题为《布什遗产再思考》的文章。
资料图片:美军在伊拉克惨无人道地使用白磷弹对付平民。
10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华盛顿白宫发表讲话。布什当天表示将推出具体的救市措施,其中包括动用救援资金购买银行股份。新华社/路透
"伊拉克是布什惟一的对外政策遗产" 这很难说。毋庸置疑的是,从多个重要层面上讲,伊拉克战争已成为布什总统任期的主要特征。但历史对这场战争的评价不太可能像大多数人那样消极。
而今,伊拉克战争很可能会在踉踉跄跄中无果而终。叛乱活动会有所减少,但不会销声匿迹。伊拉克政府会发挥起职能,但其内部会出现分裂。
驻伊美军将有所削减,但不会全部撤离伊拉克。此外,伊拉克邻国将会有所削弱,但他们将继续执行其地缘政治政策。然而,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并通过选举代之以一个不具攻击性的政权后--虽然该政权脆弱不堪,美国在该地区取得了一项实质性进展。美国为此耗费巨资并付出大量人员牺牲。但它也将宣告,反战人士所作的最糟糕的预测是错误的。随着伊拉克战争成为历史,人们将认为它更像是令人倍感沮丧的朝鲜冲突或菲律宾叛乱,而非越战灾难。伊拉克战争将被纳入布什的重要遗产,但它不会成为布什政府的惟一重要特征。
随着时间的流逝,布什在任内所作出的其它重大决定将受到更多关注。建立美印军事联盟便是其中之一。在布什任内,美国和印度(还有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海军开始进行多次联合军演。美印两国去年签署了一项旨在分享核材料的条约。美国将在今后十年里向印度出售战斗机和战舰等设备,其总价值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奥托·冯·俾斯麦曾成功预言,20世纪意义最为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是,美国和英国同说一种语言。而今,美国和印度享有的共同价值观可能成为本世纪意义最为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
布什任内的其它对外政策遗产还包括,签署新的双边贸易协定、签署世界上首个反网络犯罪公约、明智决定任为所欲为的乌戈·查韦斯自作自受,以及继续成功发展美中关系。相反地,如果伊朗被允许步朝鲜后尘加入核武俱乐部的话,那么布什政府的失败之处就不是违背民意对伊拉克采取行动了,而将是它未能向朝鲜以外的"邪恶轴心"国家施压。
"伊拉克战争降低了美国的安全度"
资料图片:正在虐待伊拉克犯人的美国女兵英格兰。
那就请加以证明吧。在布什就任总统前的20年里,美国及其盟国所遭到的恐怖主义袭击不仅在次数上不断增加,袭击者的野心程度以及袭击的攻击性和破坏性也都在增加。1985年发生环球航空公司847航班被劫持事件。1986年柏林发生迪斯科舞厅爆炸案。1992年和1994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发生爆炸案。1992年在柏林发生刺杀库尔德流亡者事件。1993年发生世贸中心爆炸案。1995年巴黎发生地铁爆炸案。1995年有人企图袭击纽约市纪念碑和太平洋航空公司班机。1996年发生胡拜尔塔爆炸案。1998年东非大使馆被炸。2000年9月11日"科尔"号驱逐舰被炸。
现在再同进攻伊拉克后的时段进行一番比较。2003年以来,原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大为收敛。以利比亚为例,该国已完全放弃了支恐行为。在中东以外地区,恐怖主义活动的效率和精密程度也在逐步下降。2004年的马德里爆炸案的精密程度就不及"9·11"事件。而2005年的伦敦地铁爆炸案的精密程度则不及马德里爆炸案。2006年夏天,针对德国、加拿大和希思罗机场的爆炸阴谋被挫败,而上述爆炸阴谋的精密程度都不及伦敦爆炸案。
美国本土几乎完全没有遭受国际恐怖组织的袭击。令人宽慰的是,人们所掌握的一些袭击阴谋在理念和实施策划上都极缺乏专业性。即便在伊斯兰教最为盛行的地区,恐怖主义活动也在不断减弱。2005年,阿布·穆萨卜·扎卡维针对约旦一家酒店举行的婚礼发动袭击。此举导致中东地区民众对"基地"组织运动丧失了兴趣。"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指挥官公开承认,他们嗜杀成性的策略已导致当地居民对该组织持敌视态度,并导致他们的运动后继无人。将上述事态进展完全归功于布什总统实在荒唐可笑。但否认事态正在不断取得进展同样荒唐可笑。
"布什破坏了美国与盟友的关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西方联盟体制确实身处困境。但它早在布什就任总统前就已陷入困境。举例来说,北约内部的紧张关系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巴尔干危机期间就已显现。大家应记得,布什总统在2001年夏--即距离发生"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还有相当一段时间--首次出访欧洲时便遭到大规模抗议。当时困扰美国盟友的问题包括:布什决定不推迟处决蒂莫西·麦克维(该恐怖分子1995年在俄克拉何马城联邦办公楼外引爆了卡车上的炸弹,爆炸造成168名美国人死亡)。更准确地说,美国执行的单边主义政策是联盟关系出现问题的一种表征,而非原因。
许多人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讲,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一意孤行浪费了欧洲对美国的善意。而情况并非如此。在"9·11"事件后数周里--远远早于伊拉克战争--所作的民调结果显示,仅有约1/6至1/4的欧洲人支持对支恐国家动武。但那并未妨碍北约批准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然而,上述民调结果导致美国难以在北约向阿富汗驻军的问题上得到多数成员国的切实承诺。北约要求增派部队的根本原因在于,驻阿富汗的欧盟国家军队过于集中地部署在了安全地带。即便那些已向阿富汗派兵的盟国也通常坚持避重就轻的交战规则。
有很多例子可证明布什政府缺乏策略。该政府常常忽视外交礼仪的价值。但包括布什在内的每一届美国总统都通常倾向于与盟友合作,哪怕他们只能让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一些颜面。这就是布什试图通过六方会谈解决朝鲜核问题以及通过"四方会谈"解决巴以问题的原因所在。这也是布什笑着断言阿拉伯世界盟友已在反恐战争中为美国竭尽全力的原因所在。如果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布什受到了盟友--至少是某些盟友--的过多影响。2003年至2006年间,布什将有关伊朗的政策外包给英国、法国和德国。而今,推动美国执行其对伊朗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一种焦虑不安感以及在中东地区阿拉伯盟国占多数的逊尼派的政治需要。同样地,布什政府为顺从韩国在对朝政策上一再退让。
"布什将民主事业置于其它所有问题之上" 资料图片:美军士兵唱歌赞扬屠杀伊拉克平民截屏图。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公平地讲,布什总统有时会极其高调地发表民主言论。
但布什所采取的有关行动并没有那么高调。在埃及、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布什政府遵循的是极为传统的政策。相对而言,这种政策几乎未强调推动民主事业的重要性。实际上,伊拉克的情况也是如此。打伊拉克战争是出于一种极具传统意味的原因,即寻求力量平衡,亦即推翻一个据认为在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敌对的危险政权。
基本上讲,有关中东地区民主化进程的辩论就是一场探讨极端主义根源的辩论。反对该地区实施民主化进程的人士将中东地区的极端主义视为因愤愤不平所作的一种回应,而这种愤怒情绪就源自中东地区与西方间的遭遇。他们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寻求某种形式的妥协。实际上,这通常意味着实现巴勒斯坦建国。另一方面,支持该地区实施民主化进程的人士则强调,极端主义的根源在于中东地区内部出现功能性紊乱:部落主义、独裁主义和贪污腐败。他们指出,解决上述根源性问题的惟一有效方法就是实施内部改革。这些人士对巴勒斯坦建国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中东地区国家政府通常会为了自身利益煽动极端主义情绪,由于无法建立一个诚心执行温和政策的巴勒斯坦国,因而实现巴勒斯坦建国极有可能加剧--而非缓和--该地区的动荡和暴力活动。在这场辩论中,布什政府敏锐且明确地作出了调整。布什政府先在2002年指出,巴勒斯坦应在实施改革后建国。而今,布什政府已转而寻求将巴勒斯坦建国作为实施改革的前提条件。
诚然,民主事业一直是布什政府的一项工作重点,正如大多数前任总统也将民主事业作为工作重点一样。与他们一样,布什总统经常被迫将这一工作重点让位于其它问题。就布什政府对利比亚的政策而言,他将裁军问题置于民主化进程之上。虽然俄罗斯经济的排名现已落后于中国和印度,但那个国家仍在八国集团中受到了欢迎,而中印两国仍未收到加入八国集团的邀请。
"中国在布什的注意力被转移之际实现了崛起" 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如果美国经济继续像近几年一样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即便中国经济继续迅猛发展,它在未来半个世纪里也无法在国内生产总值上赶超美国。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的话,实现"赶超(美国)"的目标将会渐行渐远。而中国经济似乎不可避免地会有所放缓。再有,该国的老龄化人口很快将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并开始靠存款生活。即便中国能在某种程度上摆脱经济学里的万有引力定律,那又能与美国总统有什么关系?尝试去阻碍中国的发展?怎么去做呢?那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美国应感到担忧的并不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而是该国在战略问题上过分自信的态度。布什政府就此毅然决然地采取“包围中国”举措,继续执行美国长期奉行的政策,即期望最好结果但同时作最坏打算。布什政府加强了与澳大利亚、印度、日本、新加坡及其他地区大国(如越南)的战略关系。美国军舰如今再次造访了金兰湾。此外,由于日本、韩国最近举行的大选将亲美领导人送上权力宝座,上述现状已变得更加尖锐。与布什上任时所面对的亚洲相比,布什留给其后任的是一个在战略上更加亲美的亚洲。
"仇美情绪从未像现在这样高涨"
美海军陆战队员拍下的血腥照片。美军士兵2005年11月遭受路边炸弹袭击后,在伊拉克哈迪塞镇展开疯狂的报复,屠杀了24名伊拉克平民。
别胡说了。有谁能拿得出判断上述说法正确与否的根据呢?委婉点说,全球民调结果通常不够准确。例如,据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国际民调结果显示,1/5的西班牙人在2005年春至2006年春的12个月里改变了对美国的看法。所有民调专家都清楚,民众不会如此快地转变根深蒂固的观点。如果说民调数据出现上下波动不是干扰视听的话,那它最多也只是表明受访者暂时的感受。发达世界以外的穷国大多以农业生产为主,且受教育程度极低,在那些国家进行的民调结果更缺乏说服力。
即便我们选择相信上述评估结果,那些结果给我们的最主要信息也是,美国早在布什就任总统前就已出现严重的形象问题。盖洛普民意调查所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在伊斯兰世界进行了一次范围广泛的民调,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表现出反美情绪,其中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国的受访者最具敌意。有许多受访者认为"9·11"事件有情可原。仅有1/5的受访者接受"9·11"事件是阿拉伯男子所为的说法。2/3的受访者拒不相信这种说法。
美国人通常会自我安慰说,全世界都为约3000名美国人在2001年9月11日遇害深表同情。而事实是,"9·11"袭击事件曾一度让整个中东地区沉浸在喜悦之中。中东地区新闻研究所汇编了一份令人毛骨悚然的剪报。其中最令人恐怖的内容竟出自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要盟友埃及。专栏作家萨利姆·阿祖兹在一份伊斯兰反对派报纸上撰文说:"(政府)不准我们表达喜悦之情,这样做是为了不伤害美国人的感情。然而,就此事而言,表达欢喜之情是一种民族和宗教义务。"导致出现此类恶毒攻击绝非哪一位美国总统的一人之过。
"下届总统将从根本上修改布什政府的政策"
资料图片:澳大利亚媒体公布的这张电视截图显示了2003年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监狱中一名囚犯正在遭受虐待。新华社发
不太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可假设一番,下届总统将感到,有必要在表面上让自己与不受欢迎的布什保持距离。但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当时继备受民众欢迎的罗纳德·里根之后出任总统,他也与其前任保持距离。毫无疑问,不论是麦凯恩还是奥巴马当选总统,下届美国政府将更加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关塔那摩湾十有八九会被关闭。美国将更积极地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此外,下届总统可能会下更大力气促成以巴双方达成和平协议。
然而,布什及继任者之间将具有很强的政策连贯性。美国从伊拉克实施撤军的速度要比大多数人预想的慢。美国将继续与印度、日本和越南发展关系。美国在军力建设方面的开支仍将远远大于其他所有大国的总和。美国将继续对伊朗加大金融施压力度。此外,美国还将呼吁扩大贸易自由度。即便就推广民主--布什政府受到最多中伤的对外政策目标--而言,该问题在未来数年里仍会是总统演说中的重头戏。
毫无疑问,即便在布什离任后很久,他仍会遭到政治对手的辱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正如布什的总统生涯让民主党人出乎意料地感怀于罗纳德·里根时期的美好时光一样,下届共和党总统会从专家和学者等人士那里听到,他远未达到其前任所设定的高标准。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