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药商向记者大曝医药招标黑幕。不同地区招标价不同,为了顺利打通招标的各个关节,药商还会打点招标公司;同时由于医院和医生偏爱高价药,为了顺利中标,低价药药商想尽办法变身涨价,一些药品仅仅换个包装,价格就会涨上去40倍!
一样药几样价
曝料人士说,同样的药品名,同一规格,同一个厂家的药品,在不同地区的招标价格不一样,在药店零售价不一样,而进了医院的价格又不一样。记者从他提供的资料看到,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用于消炎的抗生素药品,山东(罗欣)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每瓶1克的注射用头孢噻肟,在新疆塔城的中标价格是5.7元,和田的中标价格为6.8元,阿勒泰的中标价格则为1.86元,而附近的市场零售价格从2.5到2.9元不等。
|
此外,同成分的药品国产的与合资厂家的价格也差别很大,20毫克*14的奥美拉唑肠容胶囊,合资的价格是170元,国产的价格为4.8元。
低价药“一中就死”
目前,国家对医院采取的是“医药分家,以药养医”的体制,大部分医院近50%的员工工资要靠医院自己来发。实际上,医院的生存主要靠药品和器械检查,药品的收入占了医院利润的15%左右,由于医院掌握了药品的销售权,为了利润,医院当然会更喜好高价药品。而同样,无论医院还是医生,对于中标的低价药品都不会喜欢,所以低价药品一中就死。
针对这种情况,药商就不得不通过改换包装、改个剂型、改个规格等手段来涨价。涨多少上去合适呢?“涨上去40倍才好中标!”该药商说。
新医改方案
应对有招
目前正在热议的新医改方案,其中的两个方面似乎正是点中了此稿所述现象的“死穴”——基本药物制度和改革“以药补医”。
目前,我国药物80%是由医院“开”出去的。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可防止医生滥开新药贵药。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公立医院公益性为主改革以药补医。新方案提出公立医院改革在方向上必须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方向,同时加大政府投入,以改变以药补医、以药养医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