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宏亮江鹏记者王向华)14日,在珙县蚕桑百万元村——底洞镇楠桥村,养蚕大户李跃康正在把自家的第六季蚕上纸板方格簇。他乐呵呵地说“今年养了6批蚕,却比往年更轻松,单产都提高到了50公斤。”
养蚕批次增加了,产量收入提高,劳动强度却更轻松。
这是珙县养蚕技术的一次创新:多批次滚动养蚕技术。据珙县蚕桑技术员吕自卫介绍,为了发展壮大蚕桑这个特色富民产业,并解决蚕桑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复养指数和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促进蚕农增收,珙县依靠科技创新变革养蚕模式,推广多批次滚动养蚕,改变传统的年3—4次养蚕布局为年5—8次。
“多批次滚动养蚕好处很多。”楠桥村一社的蚕农熊中贵掰着指头说,一是可以分散劳动力使用,解决蚕桑生产劳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二是可以提高养蚕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三是可以解决长期以来“春蚕不春”的问题;四是优化桑叶采摘方式,可以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五是可以避开高温闷热天气对养蚕的影响;六是发种、产茧量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促进蚕农增收……
据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经理张思华介绍,通过推广多批次滚动养蚕和改良桑树品种和种植方式,2008年珙县蚕桑产业实现发种71114盒,与去年同比增长5.6%;产茧53523.5担,同比增长20.6%;蚕农收入4570.37万元,同比增收1081.32万元;蚕茧质量全面提升,生产优质蚕茧14547.4担,占总量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