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15日讯记者周斌记者今天从国家863计划“基于程序行为自主分析判断的实时防护技术”专题课题组了解到,近两年来,“网游大盗”、“熊猫烧香”、“灰鸽子”等盗取网上用户密码账号、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网络财产等为目的的木马病毒十分猖獗,一个以获利为核心的黑客培训、病毒制作、病毒加工、病毒贩卖、信息窃取等构成的灰色产业链,正严重侵害着计算机用户的安全,趋利性病毒攻击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危害,计算机用户当前普遍采用的杀毒软件所固有的被动防范病毒的缺陷暴露无疑。
据该课题组介绍,目前全球每小时产生计算机新病毒1000多个,主要特征已从过去的“损人不利己”变为趋利性攻击,病毒呈现出隐蔽性、抗杀性、针对性、工具化和自动化生成变种、对用户的财产危害更大等新特点,电脑中毒率也由2001年的73%上升到2007年的91.47%。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虽然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都配置了杀毒软件,但病毒攻击却越来越猖獗。课题组指出,尽快改变杀毒软件特征值扫描技术“病毒出现———用户提交———厂商人工分析———软件升级”的传统滞后思路,实现反病毒技术由被动事后杀毒到主动防御的根本性变革,不仅是全球反病毒产业的共同课题和新的竞争焦点,更是计算机用户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