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区如何“破茧”
——浙江杭州萧山传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余杭高新农业开发区调查记
观察记者(特约) 曹 强 郑盈盈
钱塘两岸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余杭两区是江南粮仓重镇。“萧山传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余杭高新农业开发区”就崛起在这南北两岸。
农业园区“好看”不“好过”
1994年国家开始倡导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各种农业园区纷纷应运而生。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1000多个。
这些园区为所在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信息,展示了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行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尽管几年来,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然而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不少农业科技园区“好看”却不“好过”。
2000年,在化工领域已名声鹊起的传化集团,响应政府号召投资农业,先后投入5亿元引进当时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农业装备和生产设施,决心打造一个“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然而,从化工行业进入农业的传化,在探索农业园区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付了不少“学费”,园区一期建成运营后的头几年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余杭的高新农业开发区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自2001年开始建设以来,地方政府已经投入资金1.15亿元。除了政府的投资,园区基本没有其他赢利渠道。园区要持续发展,就要维持政府对园区的持续投入,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认为:“建一个农业园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建立一个能实现自身发展的长效机制。”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也曾说过:“农业既然是一个产业,那就一定是值得投资的,既然是投资就应该是有回报的,现在之所以没有赢利,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和路径。”
各有千秋 各显神通
按照投资和运营的主体不同,当前,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混合型”。在破解农业园区如何发展的道路上,“企业主导型”的传化园区和“政府主导型”的余杭园区,扬长避短、各显神通。
传化农业示范园区没有设立管委会,而是成立了浙江传化江南大地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园区的投资和运作主体,实行完全的企业化运作。同时,从传化集团抽调精兵强将,面向国内外“招兵买马”,并把传化集团的先进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导入园区。政府则在前期建设中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把企业“扶上马、送一程”。
余杭高新农业开发区自2001年筹建以来,区政府始终是主要的投资和运作主体。
3.3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水、电、道路、排灌等基础设施均由政府投资建设完成。园区的日常管理运行,则由政府成立的园区管委会全权负责。虽然为避免政府包办,园区成立了大地之春有限公司,但也是与管委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园区。
专家指出,依靠政府强大推动力来投资搭台农业园区的做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低成本、快速度地集聚资源,迅速建立农业园区,这是单独依靠企业力量无法做到的;而依靠单一企业来投资运行,可以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折射到园区的搭建之中,发挥企业体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
农业“大观园”与科技“大硅谷”
市场化是农业科技园区的惟一出路,找到一条切合自身的市场化路径是农业园区发展的关键。
余杭高新农业开发区与杭州主城遥遥相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杭州市政府“大杭州”战略辐射下,余杭农业开发区也逐步融入“杭州都市农业圈”。
2007年底,由余杭政府“导演”,余杭高新农业开发区变身“中华农业大观园”,重新挂牌问世。园区在保留“科技、示范”宗旨的同时,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主要的赢利模式。2007年,中华农业大观园接待游客5万人,其中的杭州秀山美地休闲农庄,一年就创造了3000万元的销售收入。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余杭政府构思“三合一”整合方案。距余杭高新农业开发区不远处,坐落着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两个新农村示范村。它们路相连、水相通、业相近,优劣各异,互补性强。物流中心缺少商务休闲场所,农业园区人气不旺需要拉动,而村民的“农家乐”又档次不高。“合三为一”成立一个新型的经济联合体,将实现优势集聚,发挥巨大的乘数效应。一个占地11平方公里,由多种经济性质共同组建的,集农业科研、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航母”正在酝酿成型。
传化则把目光对准了农民办不了的农业高科技上。2001年,传化从荷兰进口1万平方米全自控玻璃温室,进行番茄的示范性生产。结果,当年番茄大获丰收。然而,尽管园区番茄品质远优于农民种植的番茄,价格也是普通番茄的一倍多,但高昂的温室生产成本,不但使园区难以赢利,更为严重的是,园区大量的番茄冲击了市场,引发了与农民争市场抢饭吃的现象。这既不合政府对园区的倡导,也不合传化投资农业的本意。
传化及时调整农业发展战略,提出了“不与农民抢饭吃,做农民做不了的事”,把园区重新定位在高科技的种子种苗和中高档盆花生产与推广上,建立了以“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商业模式。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传化农业园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穴盘商品种苗、瓜果嫁接苗、组培苗生产基地之一。园区也从2005年开始扭亏为盈,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科技为传化注入了活力,传化则又一次抓住当前各个行业对农业生物技术巨大需求的机遇,着手动工园区二期建设工程。一个占地近千亩,总投资达30多亿元,包括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平台、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国际农业采供中心的农业科技“硅谷”已呈现出宏大的轮廓。据悉,整个二期工程将于2012年建成并全部投入运营,预计园区年技工贸收入可达300亿元,上交税收数十亿元,同时可解决2万人就业。
余杭园区的资源整合之路,实现了农业科研、观光、物流“三位一体”的功能融合与国有、民营、村集体“三位一体”的所有制融合,突破了传统农业园区运营机制。传化的高科技之路则再一次验证了科技就是生产力。在各自的道路上,两个园区正踏着市场的节拍,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