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外国学者读不懂中国文化解析:他们不熟悉中国

  谁读懂了中国文化?

  外国学者读不懂中国文化,是因为他们不熟悉中国,中国学者读不懂中国文化,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朱宗震

  英国学者李约瑟主持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他的研究问世时,远远超过了中国本土学者的相关成就。

李约瑟有个著名的有关中国文化的难题:“欧洲在十六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虽然在不同的学派那里有不同形式的解释,但它和现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之后被迫采纳的自然观非常相似。”现在中国学者有很多解读,但还没有到真正读懂的时候,甚至李约瑟难题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学者在解读时也加以割裂。

  最近30年,中国经济创造了迅速发展的奇迹,其持续时间之长,也是空前的,而且,还有持续增长的空间。当然,这要归功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是向西方学习的政策。但这是在中国文化基础上向西方学习所收获的效果。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支持了经济的奇迹般发展?世界上的学者都在探讨这个问题,中国学者自己也不太明白,却反而感叹传统文化的失落。美国学者黎安友研究中国,这几年发现过去的判断有错误,因而作了修正,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有“回弹和自我修复”的能力。为什么中国文化下的共产党有这个能力?他并没有解释。毛泽东过去解释我们党为什么不分裂,也只是归之于人心、党心,他也没有从理论上解释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

  关于中国文化的疑问还很多。中国在二千多年的时间里,为什么能够在交通不发达的前提下,建立起庞大的持久统一的文治国家?在上世纪还有西方学者觉得,中国分裂才是正常的现象,要知道西方在现代交通通讯极为发达的前提下,企图建设欧洲共同体仍然是多么的困难。中国近代分裂才38年,就在遍布全国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又基本统一了。

  我是历史学者,我虽然感到骄傲,但也没有办法解释,数千年间,中国的历史记录为什么没有间断?而且是世界上惟一没有间断的古文明历史记录?中国居然可以根据文献记载编撰出古代的地震史资料。

  有美国学者曾经提问:毛泽东在山沟沟里,仅仅凭着几部电台,为什么能够统一指挥分散的被分割的几乎独立战斗的几个大战区?按照西方文化思路,很难理解这一点。

  外国学者读不懂中国文化,是因为他们不熟悉中国,中国学者读不懂中国文化,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然,中国现代学术刚刚开始积累,还相当浅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一个特殊文化的研究是要放在世界文化的研究中才能厘清的。中国文化同样如此,也因为如此,只有李约瑟才有能力提出他的著名的难题,中国学者只能追随其后。

  中国知识界和社会上,这几年感慨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是传统文化失落了。其实,这只是读不懂中国文化的皮相之谈。传统文化的本根就在生活之中,没有失落。当然,任何事物都会产生负面效应,某种传统的扬弃或失落,也是难以避免的。我并不反对国学的恢复和研究。但是,文本的研究必须和生活结合起来。

  近几年对中国“和文化”的研究,又成了热门课题。但停留于表面例证,就能指导实践?文化固然在文本中,但文化更深入在无形的行为方式中。中国的“和文化”,在历史上究竟如何操作,有什么成效,第一,必须有实践的证明,第二,必须在世界史的比较中,才能分清其操作手法和原理。“和文化”与中国文明的强大和衰落,究竟是什么关系?前清皇帝坐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他们的“和文化”操作,达到了什么效果?为什么不能阻止王朝的崩溃?我们在解释“和文化”的操作效果时,也不能无视基本历史事实。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在许多操作手法上,仍然是在向西方学习,例如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等等,不是纯粹中国特色。西方社会以内部的相对和谐和团结,构成向外武力扩张的动力,西方是民族主义的发源地。中国威胁论也源于西方的民族主义思维。或许,当我们真正化解了中国威胁论,避免西方民族主义的覆辙,中国“和文化”的创造性才能确证。要知道,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一条艰难的道路,目前也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途中,有许多未知的因素,我们任重而道远。

  要读懂中国文化,不能靠肤浅的附会,而需要深入的研究。中国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有了小小的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群体,他们长期生活在战争和政治运动之中,没有办法留给我们丰厚的遗产。我们真正的学术积累,才三十多年,所以,很难产生大师级学者,甚至不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派。近几年能产生几个时髦解读中国文化的学者,已经很不错了。存在的问题自然还很多。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年轻一代。现代学术的积累,不仅需要天才,更需要群体的奋斗。我们需要踏实而持久的努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约瑟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