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连年亏损,全球第四大等离子面板制造商——日本日立公司前不久宣布将减少等离子面板产量。加上此前淡出等离子市场的索尼、东芝、先锋和LG,日、韩系品牌形成了集体逃离等离子之势。同时,长虹投资60亿元的等离子面板即将量产,一批国产平板巨头纷纷挺进等离子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日、韩系淡出等离子市场对国产品牌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国产品牌有望以低成本策略再度赢回市场主动权,另一方面,国产品牌重磅投入等离子也可能在产业向液晶转型的大势下付之东流。
跨国巨头逐渐撤离等离子阵营 日前,日本日立公司称其将减少等离子面板产量,并且从松下购买等离子面板以减少连续三年的亏损。日立公司称,此举是为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以求降低成本,应对来自液晶电视阵营的激烈竞争。据了解,日立是全球第四大等离子面板制造商,面板生产主要自用,其等离子电视的全球占有率仅次于松下和三星,在中国市场更是以35%的占有率高居第一。
同样有意淡出等离子市场的还有韩国LG。虽然LG官方否认退出等离子业务,但是,在家电卖场中,LG等离子电视已开始停售。分析人士认为,LG等离子电视连续亏损,重返家用零售市场已相当困难。此外,从2007年开始,三星SDI等离子业务也出现了亏损,这使其等离子面板业务的投资在不断减少。
今年3月,日本先锋公司也宣布退出等离子面板的生产业务,改为从松下购买等离子电视屏面板。索尼、东芝等日系彩电品牌则早已淡出等离子市场。
长期以来,等离子面板的核心技术被日系韩系品牌垄断,包括松下、三星、LG、日立、先锋,但如今,随着先锋和日立先后淡出等离子面板生产,三星和LG也停止了新面板生产线的投资,跨国品牌中只有松下坚守等离子阵营。
国产品牌挺进等离子市场 与跨国品牌出逃等离子市场相反的是,国产品牌正大力挺进等离子市场,包括进军此前从未涉足的上游核心面板行业。
今年年底,长虹投资60亿元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有望量产,总产能为216万片/年。据悉,长虹将主打42英寸高清、50英寸高清和50英寸全高清三款大尺寸产品。
此外,南京熊猫电子集团的等离子面板产业化项目已于2007年底开工建设,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的等离子屏已经下线。
在下游厂商中,海尔、创维、厦华、康佳等曾经一度淡出等离子电视领域的国产品牌也正在迅速回归等离子阵营。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国产等离子就打响了反击战。以海信、海尔、长虹为代表的厂商就相继推出32英寸等离子产品,厦华2007年9月也推出了32英寸等离子新品,创维和康佳也选择了在部分地区试销等离子新品。
能否走出等离子被“抛弃”的局面 业内人士认为,日系、韩系淡出等离子市场对正重磅投入等离子的国产品牌来说是喜忧参半,能否走出等离子被“抛弃”的尴尬局面,还要看国产等离子未来的市场表现。
从市场增长势头与竞争者减少的角度来看,国产等离子面临前所未所有的机会。来自等离子专业委员会的信息显示,2008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等离子电视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今年前八个月其增长率超过200%,增长率是液晶的四倍。
以往的等离子五大跨国品牌,如今只有松下仍在坚守,国产品牌阵营等离子势力则在加大。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国产品牌能抓住市场空白的机遇,或将全面赶超跨国品牌。
此外,在平板电视市场上,国产品牌一直在核心面板制造上受制于人,而长虹等厂商进军等离子面板行业,或将改变国产品牌在平板电视市场上的整体被动局面。而且,长虹等离子面板投产后其产品成本可能要比跨国品牌低30%,这意味着国产品牌将再次以低价模式来加快发展。
另一方面,虽然等离子增长势头明显,但是等离子基数过小,在平板电视市场上,等离子与液晶是9:1的格局,等离子尚无法撼动液晶主流的转型趋势。
其次,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几大日系、韩系厂商纷纷淡出等离子市场,将削弱等离子阵营的势力,在未来的产品竞争中,液晶的产业优势要明显高于等离子,向液晶转型的产业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由于液晶阵营的日益壮大,液晶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将进入新的层次,使等离子望尘莫及。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跨国品牌的产品一直是平板电视市场的风向标,其集体逃离等离子,会对消费者的消费预期产生巨大影响,一旦“液晶是未来趋势”的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国产品牌将无法扭转市场格局,在等离子上的巨资投入也将付之东流。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王雪)